收購術與前車之鑒
除了公司自身有品牌效應,有盈利能力,在中國市場有發(fā)展空間,被萬達并購的對象還有一個相似之處,未來有可能上市。王健林年初就曾表示,年內將在國內啟動電影制作及發(fā)行業(yè)務IPO,在收購鐵人三項時,他也透露過將體育產業(yè)打包上市的計劃。
但電影制作單獨上市的計劃最終被放棄了。5月12日晚間,停牌兩個多月的萬達院線發(fā)布了定向增發(fā)整合萬達影視的資產重組方案,在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預案中,萬達院線稱將購買萬達影視及子公司傳奇影業(yè),并披露了業(yè)績狀況。根據公告數據,傳奇影業(yè)在2015年營業(yè)總收入30.2億元,虧損36.3億元,使得收購完傳奇影業(yè)母公司青島影投之后,萬達影業(yè)凈利潤為負39.7億元。
傳奇的虧損數字,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目光。“傳奇是一個起伏、不太穩(wěn)定的公司,最好的年份最后利潤超過兩億美元,虧損差不多幾億美元,核心原因就是產品。這一年若推出一兩個大產品,財報就好看;這一年沒有好作品,或投了一部作品卻巨虧,就造成虧損。”對此,王健林回應稱,萬達在買下傳奇前,談判了很長時間,對公司的風險控制、每年投資計劃和利潤都有過制度性安排。
2012年萬達并購AMC時,雖然AMC給當時在國際上籍籍無名的萬達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效應,但AMC當時也是債務纏身。當年讓AMC實現扭虧為盈,創(chuàng)造利潤5000萬美元,啟動之后四個月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2013年底萬達持有AMC股權市值超過14億美元。這是王健林一直津津樂道的投資故事。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日前接受采訪時也稱,萬達收購虧損企業(yè)使之扭虧為盈已經有了經驗。

讓萬達海外收購受挫的馬德里地標建筑西班牙大廈(資料圖)
未來傳奇能不能像AMC一樣成為現金流來源而不是負累,還要看萬達并購之后的運營能力。王健林曾對媒體表示,萬達的目標是到2020年,占世界電影市場的份額力爭達到20%。如果能夠實現,萬達在全球電影市場就將擁有相當話語權,盈利點就不僅是門票和賣品,還會產生其它的邊際效應。
在中國企業(yè)進行海外投資的過程中,國外法律規(guī)定甚至文化習俗的差異,都可能成為海上的暗礁,給來自中國的投資巨輪帶來風險。早前馮侖領導萬通投資紐約“中國中心”時,就曾遭遇想開餐館卻因當地對餐飲管理束縛甚多而最終擱置。馮侖還曾打趣地說過,美國工人需要喝咖啡的時間、律師堵在路上也要算錢,這些細節(jié)都需要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yè)重新適應。
萬達也是如此。除了傳奇的財務數字之外,此前西班牙大廈的遇阻,也一度是外界審度萬達海外擴張風險的焦點。“西班牙大廈”建成于1953年,位于西班牙馬德里市中心,為當地地標性建筑。2014年6月,萬達以2.65億歐元的價格,正式從西班牙國際銀行手中接手被金融危機“摧殘”得幾近空樓的西班牙大廈,價格比當時的收購價格低出1.24億歐元。2015年后,外媒報道稱,熱愛老建筑的當地民眾反對萬達拆除重建西班牙大廈,而馬德里新市長上任后對前任市長與王健林的承諾一概不予承認,致使項目改造陷入僵局。
“跟西方政權打交道或者購買產品的時候,要考慮換屆因素,就是你的審批跟這一屆政府能夠獲得批準,能夠獲得許可。這個項目也還是要檢討自己,就是過于相信上一屆市政府和區(qū)政府的承諾,忽略了就在一年之內他們會換屆,這個手續(xù)外國沒有辦的這么快,就出現了換屆了以后,新政府不認你。”對此,王健林坦言,“所以這個樓盡管買的便宜,我們可以退出去,但是也可能會有中國企業(yè)去買了一個東西,或者萬達不排除今后有一個東西沒有考量到,投資以后被套進來了,出現這個情況,這件事情對萬達本身意義不是很大,反正我們不賠錢走人,但對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倒是一個非常好的前車之鑒。”
今年年初,喜愛唱歌的王健林在萬達集團年會上唱了一首崔健的《假行僧》,歌詞是這樣的:“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