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 VS 古典浪漫
木心在《從前慢》中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然而,當(dāng)人類社會經(jīng)歷三次工業(yè)革命后,這種遙遠(yuǎn)而古典的浪漫感,被歷史的滾滾車輪拋遠(yuǎn)。

蘭州“90后”繡娘劉瑤近日完成了一組“敦煌手姿”刺繡作品。高展 攝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通信的便捷讓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面對面通話,在遠(yuǎn)方等待一封信的輾轉(zhuǎn)反側(cè),杳無音訊中的心心念念,再難感受到了。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五陵公子憐文彩,畫與佳人刺繡衣。”
“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工廠的機器轟鳴聲里,動輒成千上萬的流水線產(chǎn)品走進千家萬戶。如今哪里還有倚在窗欞下,一針一線給情郎繡著鴛鴦,“橫也絲來豎也絲”的姑娘。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情深意長,徹夜不眠,西窗紅燭下,有敘不完的別后離情,言不盡的重逢喜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閨房銅鏡前,賭書潑茶,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人“喜歡就追,膩了就飛”,似乎再難尋綿長古典,含蓄唯美的愛情。

新郎新娘婚儀六禮,同飲合巹酒,同食同牢禮。 永泰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供圖
詩意和科學(xué),真的有沖突嗎?
那么,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命題:科技,會“謀殺”浪漫嗎?
“浪漫”,可以解釋為幻想、深情、富有詩意。然而,“浪漫”這兩個字還有另外一種引申——它被稱之為“浪漫主義”。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很多人認(rèn)為,貝多芬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先河。這里的“浪漫”不柔軟不唯美,它裹挾著反權(quán)威、反傳統(tǒng)、反古典、抵抗命運的劍鋒利刃,又充斥著理想遠(yuǎn)大、不甘墮落的英雄主義情懷。
古人對“月亮”的幻想很浪漫,難道今人對宇宙的探索不浪漫嗎——那些充滿機械美感的火箭、航天器和空間站,凝結(jié)了地球最高的智慧成果。你說浪漫是舉杯邀月憧憬瓊樓玉宇,我說浪漫誕生于人類探索宇宙時望向銀河的星塵萬里。
詩意和科學(xué)沖突嗎?古詩詞書寫于人類對自然認(rèn)知蒙昧的時代,又在新的時代被全方位地拆分解讀,但絲毫不折損其美麗。在該詩意時詩意,在該科研時探究原理——難道男孩送女孩一束玫瑰時,心里想的不是“吻你萬千”,而是“哦我的老天爺,這是一束花的繁殖器官”?

3月24日下午,浙江西湖斷橋上演了浪漫的求婚。中新社發(fā) 江志清 攝
對于生產(chǎn)力低下帶來的局限性浪漫,何必念念不忘?除了“云中誰寄錦書來”的纏綿悱惻,還有“家書抵萬金”的惶恐不安;除了“畫與佳人刺繡衣”的閨房之樂,還有“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蹉跎繡娘;古代不缺負(fù)心漢,如今也有神仙眷侶,形式不同,內(nèi)核不變,從一而終的愛情仍舊令人渴望。
探索宇宙不影響我們對月抒情,拆解詩詞不會讓文明失去光輝,工業(yè)革命的科技成果更是將“千里共嬋娟”變成觸手可及,朝朝暮暮的陪伴。那么,浪漫又怎么會被“謀殺”呢?
縱然科技攀越天梯,唯有浪漫至死不渝。
(來源:中新網(wǎng) 劉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