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挽云作品 資料圖片
提到天津民間工藝“四絕”,其中“三絕”——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風箏魏”為人所知,但“刻磚劉”仿佛銷聲匿跡了,甚至有文保學者認為“刻磚劉”已經(jīng)斷代了。但是記者了解到,“刻磚劉”手藝其實后繼有人,且青出于藍。
走進工作坊,但見一個年輕女子戴口罩、護目鏡,手持錘錐,叮叮當當,空氣中彌漫著灰,她手下的青磚,慢慢變?yōu)楦〉袼囆g(shù)品。她就是“刻磚劉”的傳人劉挽云。
“刻磚劉”的前世今生
“刻磚劉”的始祖,是清代道光年間的馬順清,其外孫劉鳳鳴是天津第一代專業(yè)磚雕工匠,他發(fā)明的“貼磚法”被后來的天津磚雕匠人廣泛使用。“刻磚劉”家族的磚雕作品,廣泛用于天津著名歷史建筑。現(xiàn)在,天津的石家大院、徐家大院、廣東會館、北寧公園、清真大寺、清真南大寺、大悲禪院等建筑遺存,都能欣賞到這些磚雕藝術(shù)精品。
劉鳳鳴離世后,刻磚絕技傳給了四子劉書儒。早年,劉書儒隨父受聘于天津市工藝美術(shù)廠,修建鼓樓街區(qū)時,劉書儒將自行車、少先隊員等時代元素雕刻于青磚之上,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得益彰。
工藝美術(shù)廠后期,天津逐漸成為高樓林立的現(xiàn)代化都市,古建筑的磚雕藝術(shù)慢慢退出市場,甚至連磚雕用的青磚都無處可尋。劉書儒無磚可雕,只能做一些傳達室收發(fā)的工作。“刻磚劉”漸漸從人們視野中消失。
劉挽云是劉鳳鳴大兒子劉書林的孫女。她出生的時候,磚雕已不再時興。但四爺爺劉書儒家中的磚雕作品還是留給她深刻印象。
碩士研究生攻讀古典文學方向的劉挽云對磚雕產(chǎn)生了興趣。她向四爺爺提出學習磚雕,然而劉書儒卻一口回絕了她。劉書儒勸說劉挽云,學磚雕沒有用,不如花時間去學一點能掙錢的技藝。
劉挽云理解四爺爺?shù)目嘀裕?ldquo;他不是想放棄了,而是因為太愛了。他畢生只會做磚雕,但是磚雕被社會淘汰了,他很痛苦。”后來,老人松口了,他告訴劉挽云:“你去找來磚雕用的青磚,我就教給你。”
當時天津早已沒有燒造青磚的磚窯,劉挽云就踏上了尋磚之路。她揣著刻刀,從北方找到南方,終于在蘇州找到了軟硬適中的青磚。劉書儒撫摸著劉挽云找來的青磚,內(nèi)心燃起希望,決定收下這個徒弟,將“刻磚劉”手藝傳承下去。
在劉書儒精心指點下,劉挽云逐步掌握了“刻磚劉”的藝術(shù)精髓,她在自家閣樓上開辟了一間工作室。茶盤、古琴、健身用的劃船機……工作室中的擺設(shè)很“混搭”,也表明這里的主人是熱愛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年輕人。坐在角落里的劉挽云也很混搭:緞面的旗袍,長發(fā),但灰頭土臉,她戴著透明面具,在飛塵里持著刻刀槌子,叮叮當當,一坐就是一整天。磚雕是個力氣活兒,85后的劉挽云已有了頸椎病。她笑稱自己的手像老太太的手一樣,手被劃破更是家常便飯。
在鉆研磚雕技藝的同時,劉挽云還致力于讓“刻磚劉”重新為世人所知。她系統(tǒng)整理了“刻磚劉”世家四代匠人的作品,搜集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資料,成功申報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刻磚劉”絕技重現(xiàn)江湖。
當劉挽云申報非遺的時候,天津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協(xié)會會長李治邦欣喜過望。“你是‘刻磚劉’?你就是那個‘刻磚劉’的傳人?”李治邦鼓勵劉挽云,“晚來總比不來強,你要努力,你要加油!”
當劉挽云把非遺的證書拿給劉書儒的時候,老人非常高興。他將劉鳳鳴傳給他的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刻磚工具,他畢生僅有的在自己手中的作品,包括之前他收藏的資料全部傳給了劉挽云。
2020年,82歲的劉書儒過世,在經(jīng)歷了“刻磚劉”的輝煌和低谷之后,劉挽云給了他欣慰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