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沉浸式劇場、交互式觀展、定制專屬紀念品……重慶兩江新區(qū)禮嘉智慧公園展出的“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用數字技術將北宋畫作《千里江山圖》重新呈現(xiàn),讓人們以更生動的方式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撩動珠簾,古琴聲聲入耳,一座虛實難辨的光影長廊映入眼簾。游客仿佛步入萬花筒中,斑斕的千里江山畫卷迎面而來。
這是重慶兩江新區(qū)禮嘉智慧公園正在展出的“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展覽用數字技術將北宋王希孟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色畫《千里江山圖》重新呈現(xiàn)。該展覽由故宮博物院、鳳凰衛(wèi)視和重慶兩江新區(qū)聯(lián)合推出,是“畫游系列國家寶藏數字藝術IP研發(fā)計劃”的一部分。
青綠山水與數字技術交融
廊腰縵回,吸引著游客不斷前行,轉過幾道彎,眼前豁然開朗,進入藍色光影世界。這里,講述著少年王希孟的學畫經歷。
從動筆到畫作完成,王希孟腦海中的山水是什么樣子?設計者對王希孟研習的繪畫課程與文化課程內容進行了充分挖掘與元素提煉。
“我們將山、水元素提取出來,感受千里江山浩渺。”順著展館負責人張英手指方向看去,朦朧的山水意象,仿佛丹青涌動。數字藝術的演繹,在這里還原出光影“宣和畫院”。
“來之前,還以為僅僅是畫面‘動’起來,沒想到,是這樣充滿文化韻味的展覽。”市民易先生感慨道。
文化長廊、畫境萬千、丹青劇場……1000余平方米的投影面積,營造了東方意境美學感官盛宴。一幅長卷中,青綠山水與數字技術交融,充滿了探索和新奇的味道。
一景一體驗,展覽中是隨處可見的文化表達。“琴弦幽深”處,隨著緩步走動,古琴韻律流淌耳邊。
“利用紅外技術,游客每走一步,便如撥動一根琴弦,連續(xù)走過便可奏響古琴曲。”在張英看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希望游客能夠看到藝術展品,更希望能夠全方位傳遞藝術的瑰麗色彩。
具有同樣效果的,還有丹青劇場。這個“全景體驗沉浸式劇場”的四周布滿星光,不少游客席地而坐。“太棒了,有一種在畫中穿梭云游的體驗。”觀眾江瑩第一次看到這種展覽,舉著手機不停拍照。屏幕上,光影顆粒緩緩移動,重新展現(xiàn)畫作繪制的細節(jié)過程。
設計者賦予展品更多創(chuàng)新內涵。一幅長26米、高5米的長卷,是晝夜變換的《千里江山圖》。船隨江水而動,太陽噴薄而出,山河披上霞光,這是“日出—蝶舞翩躚”;不一會兒,空中下起了陣陣小雨,畫間著上黛色,一幅“晨雨—水墨龍翔”展示在觀眾面前。從晴日到靜夜,從花雨紛飛到流螢星光,昔日絹本墨筆幻化為溢彩流光,由目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