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陽幼兒師范學校內(nèi)的洛陽百年留聲博物館,是一座專門展示影音史料的民營博物館。張建洛是這座博物館的創(chuàng)始人,2015年他把自己近四十多年的收藏拿出來與公眾分享。

圖為觀眾參觀洛陽百年留聲博物館。 受訪者供圖
在這座博物館里,觀眾能看到1882年至1945年間生產(chǎn)的各式留聲機、距今百年的中外黑膠唱片以及老膠片電影拷貝,還能在小小的電影放映廳看一場黑白老電影,宛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過去,獨特的參觀體驗讓這家博物館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
作為民間收藏愛好者,為何要把自己的收藏與公眾分享?朱曉輝笑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朱曉輝介紹說,博物館里的文字類文物及標本有5000余件,是家里兩代人三十多年的收藏,將所藏向公眾展出、分享文化是他父親的愿望。“這些藏品雖然現(xiàn)在由我們保管,但最終它們都將屬于國家、屬于社會,我們應該向公眾開放、分享。”
張建洛也表示,與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聊藏品背后的歷史,是他日常最大的樂趣,“能幫大家回顧歷史、了解過去,就是我創(chuàng)辦博物館的價值所在。”
當然,民營博物館也有自己的難題,專業(yè)人員不足、場地限制,但最難的是資金不足。
“館舍租賃、人員工資、日常布展都需要費用,每年這些開支就近20萬人民幣(下同),而博物館是免費開放,收入十分有限。”朱曉輝說,博物館主要還是靠哥哥的企業(yè)“輸血”維持生存,但他對未來也抱樂觀態(tài)度,“政府已著手扶持民營博物館,我們也在和研學、文創(chuàng)相結合,爭取早日自己‘造血’。”
而張建洛則希望能有影視企業(yè)與他的博物館合作,“這樣能幫助解決一部分資金,還能盤活、利用這些珍貴的影音資料,也許能為當代的文藝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價值。”
通過梳理記者發(fā)現(xiàn),中國一些地方已出臺政策支持民營博物館的發(fā)展。例如蘇州,對新建、改建、擴建民辦博物館建筑面積700平方米以上的,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鄭州則對利用租賃或自有物業(yè)作為非國有博物館,最高按年租金的45%給予補助,最高補助50萬元。同時,非國有博物館比照國有博物館享受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在土地、稅收、規(guī)費等方面的優(yōu)惠待遇,用電、用水、用氣、供暖價格執(zhí)行當?shù)鼐用駱藴省?/p>
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認為,民間收藏是文物收藏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彌補了官方收藏力量不足的缺憾,應該加大對民營博物館的扶持力度。“雖然不少民營博物館的藏品算不上是文物,但是社會發(fā)展的見證,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對傳承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來源:中新網(wǎng) 記者 韓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