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不足一月后,由少林、太極“領銜”的《河南省武術志》7日面世,記錄保存武術歷史,賡續(xù)武脈。

1月7日,由少林、太極“領銜”的《河南省武術志》面世,記錄保存武術歷史,賡續(xù)武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稱,歷時六載編纂的《河南省武術志》是河南省第一本創(chuàng)修性行業(yè)志,填補了中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圖為《河南省武術志》上下兩部。 中新社記者 李貴剛 攝
當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稱,歷時六載編纂的《河南省武術志》是河南省第一本創(chuàng)修性行業(yè)志,填補了中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
河南是中華武術的發(fā)祥地之一,孕育出蜚聲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太極拳。
“武術源于中原,屬于世界。”《河南省武術志》約120萬字,涵蓋武術拳種、武術文化、國際交流等12章,分上下兩部,時間斷限上下4000多年,收錄了心意六合拳、月山八極拳、查拳等主要拳種的傳承譜系等史料。
《河南省武術志》編輯部執(zhí)行副總編魏真介紹,全志最大亮點是立足河南特色,突出少林、太極,“對這兩大拳種濃墨重彩予以加強,全面記述,占據(jù)了較大的篇幅。”
河南省體育局局長萬旭通報稱,目前河南武術拳種眾多,有近百余種。全球有3億多人練習太極拳,每年到少林寺學拳術的達到12.8萬人次。
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管仁富介紹,《河南省武術志》將對武術行業(yè)起到總結歷史規(guī)律、指導今后發(fā)展、傳承武術精神的鑒往知來作用。少林寺官網主編鄒相稱,《河南省武術志》面世既能梳理河南省武術體系的脈絡,也能挖掘與武術相關的文化內蘊,意義深遠。
《河南省武術志》還對過去出版書籍中涉及武術記述的一些謬誤進行了修正。譬如1983年全國傳統(tǒng)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中統(tǒng)計結果的數(shù)字問題。除此之外,還勘誤不少前后矛盾、音同字不同、生卒錯亂、張冠李戴等問題。(來源:中新社 記者 李貴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