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中的神話多與巴蜀有關
1986年,三星堆遺址發(fā)掘出土的一件超大規(guī)模的青銅神樹震驚國內(nèi)外,在神樹的枝干上共站有9只青銅神鳥。眾所周知,古蜀國信奉太陽,太陽神鳥的圖騰從古至今光耀蜀地,三星堆、金沙均有出土文物為證,而這與《山海經(jīng)》中的湯谷太陽神樹幾乎完全一致。

脫胎于山海神話的藝術展《鯨夢奇緣·神隱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一處名為湯谷的地方有一株“扶桑樹”,十個太陽就生活在此,太陽們輪流值班,一個太陽出去,一個太陽則回來,因而形成日升月沉。而太陽就是由“神鳥”載著出門。此番描述正與三星堆“青銅神樹”所展示的一致。
在《山海經(jīng)》中,西南地區(qū)仿佛是人間樂園,在“沃之國”,人們可以隨意吃鳳鳥的卵,有各樣寶物,還有一種永遠吃不完的神獸的肉。有“不死國”,人民都永恒不死。在被認為是成都平原的“都廣之野”,草木不用播種栽植就能生長茂盛,五谷豐登,風調(diào)雨順,百獸自由生長,鳳鳥、鸞鳥都在這里歌舞。
《山海經(jīng)》里出現(xiàn)的最主要的神話人物,黃帝、顓頊、伏羲,都與巴蜀地區(qū)有密切關聯(lián),其中更是直接寫明了太皞伏羲氏為巴人先祖。而顓頊(zhuān xū)歷來被蜀人認為是始祖神,顓頊是黃帝的曾孫,出生在古蜀國若水。在《山海經(jīng)》中提到的次數(shù)多達17次,是《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神話人物。
也正是因為其與巴蜀地域的緊密關聯(lián),不少學者認為《山海經(jīng)》或本就是巴蜀之人所作,或是遷移至巴蜀之地居住的楚人所作。因為只有作者本就是巴蜀人,才會將更多的目光投放在自己了解的地域范圍內(nèi)。
雖然《山海經(jīng)》的整體研究還有不少爭論,但巴蜀地域與其緊密的關聯(lián)度幾乎已是公認的事實。
(來源: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