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生活頻道 >> 文化 >> 文化大話堂  >> 正文

古代樂器,撥動你的心弦【組圖】(2)

m.dddjmc.com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述說禮樂文明的輝煌

  上古時代,音樂不單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還具有在祭祀中營造儀式氛圍的功能。項陽告訴記者,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等早期宮城性遺址出土的樂器,作為祭祀時的演奏用具,反映了中華禮樂文明的濫觴。

  展廳里有一件石峁遺址出土的口簧,由牛肋骨磨制而成,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前后。據(jù)介紹,石峁皇城臺共發(fā)現(xiàn)20余件骨質口簧,是目前世界范圍內關于此類樂器年代最早、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發(fā)現(xiàn)。與口簧一起出土的還有骨笛、骨管哨、陶球哨等,這么多樂器的出現(xiàn),彰顯了皇城臺作為石峁遺址宮城區(qū)的地位和性質。

  《禮記·樂記》云:“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自青銅時代起,以禮樂重器應和宗法制度、區(qū)分身份等級的禮樂文明逐漸形成。“《周禮》中概括了古代‘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禮的很多儀式需要搭配相應的音樂,通常是歌、舞、樂一體。”項陽說。

商代婦好墓鸮紋特磬 鄒雅婷攝

  先秦至漢代,隨著禮樂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樂器更加復雜化,出現(xiàn)了編鐘、編磬等大型樂器。從商代獸面紋大鐃、西周四虎镈、夔龍紋編鐘,到春秋虢太子墓銅鉦、戰(zhàn)國淹城句鑃、漢代虎鈕淳于,可以看出青銅樂器的發(fā)展脈絡。

西周四虎镈 鄒雅婷攝

  展廳里的多媒體互動設備展示了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的形制和結構。曾侯乙編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縣(今隨州),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先秦禮樂文明的最高成就。從屏幕上可以看出,這套編鐘分三層懸掛在鐘架上:上層3組為鈕鐘,19件;中層3組為甬鐘,33件,分短枚、無枚、長枚三式;下層為2組大型長枚甬鐘,12件,另有大镈鐘1件。每一件鐘都能發(fā)出兩種不同的樂音,整套鐘可以演奏很多樂曲。點擊屏幕上的“奏樂”按鈕,還能聽到曾侯乙編鐘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東方紅》等樂曲。

  在金石樂懸成為禮樂重器的同時,以琴、瑟為代表的彈弦樂器產(chǎn)生,彈琴奏樂成為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中展出了來自湖南省博物館的西漢馬王堆1號墓瑟。出土時瑟的25根絲弦完整保留在原來的位置上,25個拱橋式木柱也保持在原位。它是迄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上古瑟調弦實例,為古代樂器研究提供了寶貴物證。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相關新聞
逛國博邂逅古樂器珍品

8月8日,“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對公眾開放參觀,展品共計200余件(套),其中包括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唐代九霄環(huán)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樂器珍品。圖為明天即將展出的樂器箜篌。(來源:北京青年報;...

福州90后“箜篌姑娘” 玩轉非遺古樂器

陽潔正在演奏箜篌?!?  臺海網(wǎng)9月27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大家最早對箜篌的了解,或許來源于中學課文《孔雀東南飛》。   箜篌是我國民族非遺樂器,它始于秦漢,盛于隋唐,衰退于明清,至如今,專業(yè)的箜篌人士在全國并不多。在福...

臺灣小樂手廈門學古樂器

臺海網(wǎng)7月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葉秀月 通訊員 阿標)昨日,“鳳凰花開———2007兩岸青少年音樂會”活動進入第四天行程。來自臺灣桃園忠貞小學、金門金城中學和中正小學的小樂手們來到廈門市青少年宮,向廈門的器樂老師學習古塤和陶笛兩種古樂器。   臺灣小朋友們對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代樂器特別感興趣,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他們現(xiàn)學現(xiàn)奏,學得不亦樂乎。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