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難耐的酷暑天,現(xiàn)代人可以“孵空調(diào)”,那在沒有空調(diào)電扇的古代,江南地區(qū)先民們?nèi)绾味冗^炎炎夏日?流傳了200多年的《太平歡樂圖》恰恰展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細節(jié)。上周末的上海學習讀書會上,復(fù)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以記錄杭嘉湖地區(qū)民俗飲食、百工技藝長卷的《太平歡樂圖》為引,與現(xiàn)場讀者分享乾隆盛世時期江南生活點滴。

西瓜、楊梅、槜李和蓮藕,清代江南人愛吃這些夏令水果
《太平歡樂圖》為乾隆時代的圖文圖書,一圖一說,也題作《太平歡樂圖說》或《太平歡樂圖冊》。王振忠介紹,目前存世的版本不只一種,最為常見的是晚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積山書局的石印本。此外還有兩種完整彩繪本:一種跋于道光八年(1828年),該書于2003年由學林出版社出版;另一種則是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樂閑臨本”,初跋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
從這部作品里,我們能看到乾隆時代江南人一年中究竟是如何生活的。比如,春天來了,人們紛紛外出踏青,杭州人到西湖游玩,一些手工藝人就制作了湖上土宜(如泥孩、花湖船等小玩具)兜售給游人。“據(jù)說,春天時放風箏,小孩要張開嘴巴抬頭看風箏,這有助于消除郁積在身體中的內(nèi)熱。”

天氣漸漸熱了,怎么辦?床上換草席,草席通常由紹興人所織。太陽光直射,窗簾必不可少,窗簾也是用竹編成的。此后,梅雨季節(jié)接踵而至,出門必須要一把紙傘。悶熱的天氣讓人實在受不了,江南人如何解暑?各種夏令用品紛紛登場,不僅是用的,如折疊扇、油紙扇之類的扇子,涼鞋、鵝毛扇等,還有吃的夏令消暑飲品——酸梅汁,以及西瓜等各種各樣的水果。關(guān)于夏令水果,《太平歡樂圖》中列舉了西瓜、楊梅、槜李和蓮藕等。
夏天也是螢火蟲出沒的季節(jié),浙江人用絳紗也就是深紅色紗布,做成像燈一樣的小籠,里面放一些螢火蟲,稱為螢燈,供小孩子玩耍。從《太平歡樂圖》還能看出,由于天氣熱了,人們可以下水作業(yè),于是就有人下河取灰土,據(jù)說將這些灰土放在爐中燒,可以得到一些銀硃,是指一種鮮紅色顏料,也就是紅色硫化汞,這種營生就叫做淘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