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為佳作開“特別通行證”
對待這些可遇不可求的好作品,各家出版社都“另眼相看”,特別對待,全程支持。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說,徐則臣寫運河題材并非趕熱點。他還記得早在2014年,他和徐則臣等在雙安商場南邊的一家咖啡館達成了共識——應(yīng)該好好為運河寫一本書。這之后,他們一起讀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還專門找過國外研究運河的學(xué)者,探究美國伊利運河和中國運河的區(qū)別。只要碰到與運河有關(guān)的圖書,出版社都會幫作家留意,日本作家安野光雅的關(guān)于運河研究的著作《中國的運河》等就被搜羅了來。不僅如此,出版社還專門請來北京物資學(xué)院研究運河的專家陳喜波,在專家的陪同下,把運河幾乎所有重要的地點都一一尋訪到。書稿完成后,更是請陳喜波對運河部分進行把關(guān)。
“徐則臣忠厚、謙遜,而且也確實是有才華的作家。”韓敬群認(rèn)為,一方面是題材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徐則臣的為人和才華打動了大家,所以北京出版集團配備了最強的力量,為這本書服務(wù)。“前前后后,不下10人看過書稿,他們都是出版社最強的編輯、出版人。”韓敬群特別感慨地說,當(dāng)年徐則臣因為長篇小說《耶路撒冷》奠定了70后作家領(lǐng)頭人的地位,從此以后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就與他同行共進,一路相伴走到今天。
對于劉亮程《捎話》的出版,譯林出版社更是大開綠燈。該書責(zé)任編輯周璇記得,《捎話》在《花城》雜志第四期刊出后,出版社很快發(fā)現(xiàn)了該作的獨特價值,決定出版。周璇今年7月拿到書稿,當(dāng)時她正在編輯其他圖書,放下手里的活兒,立刻投入到《捎話》編輯中來。“這本書連編輯、設(shè)計、印刷,花了不到5個月時間,比一般圖書快了很多。”周璇坦言,之所以快馬加鞭趕在年底前出,也是想沖一沖年底的好書榜,“劉亮程是非常會寫的作家,我們希望他的作品會受到足夠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