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揭示》影響后世書院教育

白鹿洞書院(人民網(wǎng)宋子節(jié) 攝)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周邊松蒼柏翠,花香鳥語,別成洞天。
唐貞元年間,李渤隱居讀書于此,因豢養(yǎng)一只白鹿,人稱“白鹿先生”。至李渤為江州刺史,他創(chuàng)建臺榭,為之命名“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建有廬山國學。北宋初年,改名為書院。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理學大家朱熹在江西為官時,親臨白鹿洞勘查北宋書院遺址,見其山清水秀,“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是個講學著述的好地方。因此,他決意興復白鹿洞書院。
“日月兩輪天地眼,讀書萬卷圣賢心。”
朱熹不持門戶之見,邀請心學大師陸九淵來這里講義利之辨。這不但成為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佳話,而且促進理學的發(fā)展和繁榮。
朱熹總結(jié)前人辦學所立規(guī)制,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揭示》。這份揭示提出了立教之目、為學之序、修身之要、處世之要和接物之要的基本準則,是做人做學問的基本要求,對后世書院教育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