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跨界的訣竅
雖然早就聽說宜春市檔案館藏有一批古籍,而且其中有一部珍貴“血經”存放在銀行的保險柜里,但江西省圖書館副館長何振作一直沒有機會親睹這批古籍的真容。
今年夏天,劉惠平帶領專家組到江西巡查古籍普查志愿服務時,得知了這一信息。幾經努力,專家組在存放“血經”的銀行里,見到了這部佛經。專家們判斷,這是一部明朝萬歷年間抄寫的泥金《金剛經》,雖然不是“血經”,但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有望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經過一番深入、誠懇的溝通,原來對古籍普查疑慮重重的檔案館,態(tài)度終于有了松動。
江蘇是古籍大省,全省存藏有400多萬冊件古籍,通過細致耐心的工作,古籍普查從公共圖書館延伸至博物館、檔案館、高校、研究機構、宗教系統(tǒng),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普查工作。訣竅何在?
“靠的是不斷地走訪、宣傳、游說和協(xié)調,有時甚至搭上個人關系;靠的是把握一切機遇,爭取相關領導部門和社會的支持;靠的是真誠地為跨界單位辦實事、培養(yǎng)人,使跨界開展古籍普查的涉及面逐步拓寬。”劉惠平如此總結江蘇的經驗。
過去,北京的一些中央單位和大專院校也是古籍普查難以進入的“死角”,經過有效的宣傳推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主動聯系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希望派出志愿者幫助開展普查,中國藝術研究院還主動預約明年的古籍普查志愿服務。
跨界之所以難,相關單位對古籍普查缺乏了解是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單位嫌麻煩,有的單位不愿意“露富”,還有的單位擔心一旦藏書目錄公之于眾,那些善本古籍會被要求上繳。如此種種,都需要普查人員付出更多耐心,才能消解疑慮,實現共贏。
?。ǘ庞穑?/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