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式新穎 圖式獨特
《借山圖》第二開畫蕉林掩映書屋,這叢芭蕉與早年《石門二十四景》已大不同。1907年他隨好友郭葆生遠游到廣西東興時,東興對面就是越南的芒街,中間由一座鐵橋相連,齊白石平生唯一一次出國經(jīng)歷便是跨過這座鐵橋到達北侖河南岸,游覽越南山水。他見到野蕉數(shù)百株,映得滿天都成碧色,便畫了一張《綠天過客圖》,收入《借山圖卷》之內(nèi)。從此,齊白石便特別喜歡畫成片的芭蕉。在《借山圖》這幅“蕉林書屋圖”中,齊白石用白描的手法勾畫出寬大舒展的蕉葉,并不施以綠色,反倒是蕉叢中的書屋用重墨勾勒后略施淡墨輕赭,成為線與面、墨與白的對比。
“雁塔坡”表現(xiàn)西安城內(nèi)的大雁塔,在齊白石筆下,這座唐塔位于遠處一座土坡之上,近處一段彎曲的城墻,塔與城墻之間用墨和花青渲染,似云又似水,西安古城空闊悠遠之感躍然紙上。
齊白石是構(gòu)奇造險的高手,但《借山圖》中某些畫面又顯得極為平淡,如第一開,僅以墨筆隨意勾畫山坡上一間被竹木環(huán)繞的村舍,屋后一段疏落的籬笆。畫面極為簡單,甚至有點單調(diào),猛然間讓筆者想起星斗塘邊的白石老屋,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鄉(xiāng)間民居,這正是齊白石誕生之地。難怪陳師曾在此畫上題寫了“平淡見奇”四個字。
《借山圖》創(chuàng)作于1910年,此時齊白石基本確定了自己山水畫的獨特風(fēng)格,而當(dāng)時的畫壇還處在臨摹四王的風(fēng)氣之下,齊白石無疑走在了時代的前端。他自己對這套冊頁也十分珍視,后來請很多名家題跋,和1933年出版詩集時找名人作序?qū)懺娨粯樱际窍胍源藖頂U大知名度,這在齊白石的其他題材中是沒有的,說明他曾經(jīng)特別希望以自己的山水畫來確立在畫壇上的地位與影響,不過后來的發(fā)展卻有些事與愿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