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形象,幾乎影響了幾代兒童。三根卷卷的毛、圓圓的眼睛、翹翹的鼻頭,樂觀幽默、聰明機靈的性格,“三毛”伴隨了中國幾代人的成長。在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三毛之父”張樂平兒童題材畫展在上海嘉定區(qū)秦古美術館開幕,約百幅作品展現(xiàn)了一代漫畫大家的純真世界。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0年代的兒童畫《慶祝六一》
展覽共展出張樂平先生從1930年代到1980年代的部分兒童題材作品,涉及漫畫、連環(huán)畫、中國畫、素描等,構思新奇、形象細膩,再現(xiàn)了天真爛漫的兒童心理世界。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0年代的兒童畫《騎馬》
展出的張樂平作品《騎馬》描繪了兩個孩童拿長板凳當馬兒騎的場景,長凳前頭裝個馬兒的面具,后頭有小狗在追逐,兩個孩童笑的睜不開眼。畫上的配字“馬兒滿地跑,跑過八座橋,馬兒在哪里,還在屋檐下”,再現(xiàn)了孩提時代自娛自樂的場景,童趣十足。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西瓜皮》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大豆莢》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花生米》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玉蜀黍》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大白兔》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大棉花》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9年的兒童畫《寶寶唱-老母雞》
張樂平之子張慰軍認為天真爛漫的題材永遠不會過時,而其父親正是有著一顆童心,他說:“我父親也是很喜歡和大家在一起的,在做兒童題材的時候,經常和孩子在一起。有時候還帶上我,到學校、幼兒園、少年宮去。”

張樂平創(chuàng)作的“小茉莉”形象,與“三毛”正相反,《小茉莉》可謂是張樂平“小資”風格作品的代表作。

張樂平創(chuàng)作的“小蘿卜頭”漫畫之“不可缺一”
張樂平先生筆下的童趣世界中,除了經典的“三毛”形象外,還有像小胖、小茉莉、小蘿卜頭等可愛的孩子。

張樂平創(chuàng)作的“小貓咪咪”形象
除了孩子,張樂平先生也愛小動物,他筆下的小貓咪咪就是以家里的寵物貓為靈感。小貓咪咪愛吃魚,為了抓住魚缸里的小金魚,她不惜跳到魚缸里,卻弄巧成拙,頭被魚缸卡住了,金魚逃了出來。咪咪原本興奮的眼神里充滿了沮喪,呆呆的望著金魚,楚楚可憐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7年的“小貓咪咪”漫畫之一
張慰軍說:“特別是他小時候在農村的那段時間,對這些動物也有很細致的觀察,所以他會在小貓咪咪的作品里體現(xiàn)出來,把他描繪出來。”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7年的兒童畫《和平萬歲》

張樂平創(chuàng)作于1950年代的兒童畫《小孩與羊羔》
嘉定區(qū)秦古美術館館長陶貴祥認為:“我們大人看了都會想起來童年的記憶。張樂平先生的作品有些以國畫形式,有些以素描的形式,從繪畫風格上面來說還是多樣化的,也體現(xiàn)了一代大師的風范。”

嘉定區(qū)秦古美術館“‘三毛之父’張樂平兒童題材畫展”展覽現(xiàn)場
作為杰出的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饒有興味小事,他筆下的世界生動有趣、活潑靈動,人物性格更友善友愛。此次展覽是張樂平兒童題材畫展的巡回展之一,展覽以及于5月27日開幕,將持續(xù)到6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