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和魔術(shù)、象棋相結(jié)合,古人的腦洞果然大
像水秋千這樣的水上游戲,在宋代不斷涌現(xiàn),例如水球比賽。不過,此“水球”非奧運會上的“水球”也,而是要求參賽者在水中輪流投擲氣球,以距離遠近定輸贏,宋徽宗有詩描寫了這一比賽情況:“戲擲水球爭遠近,流星一點耀波光。”
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水球運動,都需要參賽者具備很強的游泳能力。古代不乏游泳高手,其中就包括以水秋千聞名的曹贊。這位運動健將深信“與天斗其樂無窮”,普通的項目對他而言已經(jīng)沒有任何挑戰(zhàn)了,所以,他開始了——作死。這詞不是我說的,而是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見者目駐神悚,莫能測之,懸有他術(shù)致之,不爾真輕生也。”意思是大家下巴都快驚掉了,如果他不是有超能力,就是在玩命了。
那么,他究竟有哪些作死的行為呢?比如,在水上穿著靴子行走;比如鉆進麻布口袋里,然后讓別人扎緊麻袋口,并且將其扔入江中,而他則想辦法在不破壞麻袋的同時又能逃出來,把游泳和大變活人結(jié)合起來,果然有創(chuàng)意;又比如,花樣游泳, “回波出入,變易千狀”,只見他在水里回旋出沒,變換各種游泳姿勢,“神龍見首不見尾”。
古代的游泳高手還有不少,其中包括一些潛泳能手。漢武帝一次在河邊聽到水上有歌聲,原來是一群老人和年輕人手持樂器在水上表演節(jié)目。漢武帝命令他們下水取水底洞穴的寶物,一個人受命潛到數(shù)百丈深的水底撈取出了一個碩大的明珠。由于生產(chǎn)需要,古代沿海居民很多都有這樣高超的潛泳技術(shù),宋人蘇東坡在《日喻》中認為,南方人之所以會游泳潛水,是因為“日與水居也”,長期生活在水邊,“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
北方人也有善于游泳的,《唐國史補》有記載,龍門人擅長游泳。龍門,古稱呂梁,在山西、陜西交界處,是黃河由此南下的咽喉,地勢險峻,水流湍急,形成急瀑暴流。在我國古代游泳活動中,“游龍門”數(shù)得上極為驚險壯觀,且歷史悠久,《莊子》就記錄了一位戰(zhàn)國時期的呂梁人,游泳技術(shù)堪稱逆天。
按照書中的記載,孔子在呂梁游歷時,看到有一座巨大的瀑布,連魚鱉也不敢在此停留。忽然,孔子看到一個人往瀑布里游,他以為此人是想不開要自殺,連忙讓弟子順著水流去救他。結(jié)果這人游了百步之后安然無恙上岸了,并且還披散著頭發(fā),大聲地唱著歌。此外,《晏子春秋》中也記載了一個名叫古治子的人,此人能逆流游5里,順流游50里。
元代人文天祥也是一位游泳高手。不過,和上述幾位單純尋求刺激的高手比,文天祥游泳突出一個“文”字。每到暑天,他都約上“象棋九段高手”周子善,來到溪中游泳,并“于水面以意以枰,行弈決勝負,愈久愈樂,忘日早暮”。只見他們在水中沉浮出沒,翻轉(zhuǎn)回旋,用水面作棋盤,全憑意象,下起了盲棋。兩人在水中戰(zhàn)個天昏地暗,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