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開通,揭開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新時代。如今,站在石道坡古道上眺望北石窟寺,令人不禁想象,漢唐時期的北石窟寺如同物流驛站,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此云集交流,佛教藝術也一路東進,讓北石窟寺千百年香火裊裊。

游客正在參觀石道坡遺址毗鄰的北石窟寺。新華社記者李杰 攝
“我們會繼續(xù)發(fā)掘古道周邊遺存,希望推動古道的申遺工作,讓這條淡出歷史的古道重新受到世人的關注。”李亮說。
(來源:新華網;記者:梁軍、李杰、張百慧)
絲綢之路的開通,揭開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新時代。如今,站在石道坡古道上眺望北石窟寺,令人不禁想象,漢唐時期的北石窟寺如同物流驛站,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此云集交流,佛教藝術也一路東進,讓北石窟寺千百年香火裊裊。

游客正在參觀石道坡遺址毗鄰的北石窟寺。新華社記者李杰 攝
“我們會繼續(xù)發(fā)掘古道周邊遺存,希望推動古道的申遺工作,讓這條淡出歷史的古道重新受到世人的關注。”李亮說。
(來源:新華網;記者:梁軍、李杰、張百慧)
 
           
																正在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連續(xù)審議各國的新申報項目,27日共新增13項世界遺產,全部為文化遺產,分別來自日、印、伊、法、德等國。德國再增兩項世界遺產,分別為“施派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的猶太人社區(qū)(ShUM)遺產”和“羅馬帝國的邊界——下日耳曼界墻”,德國世界遺產...
臺海網7月28日訊 據(jù)東南網報道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項目的22處遺產點中,就有一處是我國僅存的古海關遺址——泉州市舶司遺址。這對保護和修復中國海關歷史物證,傳承中國海關歷史文化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里,貨物堆積如山……”公元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
 
																臺海網7月27日訊 據(jù)石獅日報報道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本屆大會中國唯一申報的世界遺產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lián)環(huán)境和空間構成,其中3處在石獅,分別是萬壽塔、六勝塔...
 
																臺海網7月25日訊 據(jù)新華社報道 7月25日傍晚,福建福州,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現(xiàn)場落錘聲響,“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 泉州,位于我國東南沿海,與海相伴,向海而生,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10...
臺海網7月22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范圍總面積1202.2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與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的遺產范圍一致。記者昨日獲悉,省政府日前正式批復同意《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規(guī)劃》,明確了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總體保護范圍和原則,《規(guī)劃》也將成為街區(qū)保護和發(fā)展的依據(jù)。 根據(jù)批復,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范圍總面積為1202.2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