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印”玉印
出于墓主腹部,印臺長2.3厘米,寬2.3厘米,通鈕高1.7厘米,印面有邊欄界格,印文為陰刻篆書“帝印”二字,溝槽內(nèi)有朱砂的痕跡。這也是目前所見唯一一枚直書“帝印”的印璽。因墓室進(jìn)水及年代久遠(yuǎn),玉印被侵蝕成黃白色。
印鈕雕刻成螭虎形狀,周邊裝飾云紋。螭虎是戰(zhàn)國以來玉器上常見的一種異獸,虎首螭身,四腳、長尾、頭上無角。但似乎對于螭虎紋的具體形象,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的定義,螭虎紋與龍紋也無法完全區(qū)分。舉凡近似四腳、長尾、頭上無角的類似爬行動物的紋飾,均可視為螭虎紋。

有學(xué)者推測“帝印”為南越國傳國之印,但無論它歸誰所有,“帝印”玉印可印證南越王竊號稱帝的史實。另外,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兩枚“帝印”封泥,封泥字體與這一枚玉印不同,說明墓主生前鈐印的“帝印”至少有兩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