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生活頻道 >> 文化 >> 歷史塵灰  >> 正文

閩江邊消失的疍家船

m.dddjmc.com 來源: 臺海網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19世紀中葉,福州西南郊外,閩江景色。江邊整齊??恐D家小船。

——選自盧公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1865年版

  文/蕭春雷  供圖/黃紹堅

  我瀏覽了一下雷夢水等編《中華竹枝詞》收錄的數百首福建竹枝詞,最喜歡袁綬的《閩南竹枝詞》??上缃?,只寫了兩首——其他人動輒寫上一二十首;似乎還寫錯了,與我們今天說的“閩南”(廈漳泉)沒有關系,描寫的是閩東福州的婦女的妝飾。后來我才知道,袁綬是清代大詩人袁枚的孫女,難怪如此富有靈氣。

  袁綬的兩首竹枝詞,據黃紹堅考證,第一首寫福州城郊的農婦,第二首寫福州臺江的疍女。經他旁征博引,佐證同時代的繪畫、攝影,這兩個很具特色的古代婦女群體形象,矗立在我面前。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個暑假,在省圖書館抄張際亮的《南浦秋波錄》刻本。張際亮是福建省建寧縣人,道光年間著名詩人,與林則徐交往密切,化名華胥大夫寫了這本記錄福州南臺風月場所的艷書。張際亮在福州鰲峰書院念書,才氣縱橫,放浪形骸,很熟悉這種場所。南臺最繁華的紅燈區(qū)是洲邊和灣里,他描述說:“春秋月夜,燈火千家;遠望橋外,旗鼓山光,馬龍江色,盡在簾櫳幾席間。絲竹之聲,與風潮相上下,壯士為之激昂,美人為之惆悵,游冶郎之雜沓無論已……”書中充滿同情地講述了多位淪落風塵的女子的不幸命運。其中的曲喜婆,又稱曲蹄婆,袁綬所說的科底婆,原來就是疍家婦女。

  閩江口是福建疍民的最大聚集地。我在福州讀書那幾年,見識有限,還不知道身邊存在這樣一個以船為家的族群;更何況那時的臺江疍民已經結束了水上生活,上岸定居。在我的記憶里,臺江碼頭破敗、枯燥而雜亂,與《南浦秋波錄》和種種《南臺竹枝詞》描述的仿佛兩個世界。后來,我在九龍江、珠江、香港、霞浦等地多次遇見已經定居的疍民村落。數年前,我在廣西梧州的一家酒店醒來,拉開窗簾,看到七八艘小船寥落地停靠在西江岸邊,炊煙裊裊。“疍家船!”我驚喜地叫道。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水上疍家呢。

  疍民是中國唯一一個水上族群,長期被陸上居民歧視為“賤民”,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多數學者相信,他們是古越族的后裔,在水上奇跡般生活了兩千多年。民國時期,有些學者將他們稱為疍族,認為是一個獨特的民族。上世紀50年代,民族學家把他們識別為漢族的一個分支,改稱疍民。在華南——福建、廣東、海南和廣西——的海灣和內河,處處都有他們的蹤跡。

  廈門港也是疍民的聚集地。廈門漁業(yè)史專家陳復授先生稱,廈門的疍民集中定居在廈港的沙坡尾、蜂巢山、福海、巡司頂等社區(qū),2007年有6000余人。他們是明末清初從九龍江乘著連家船、夫妻船遷來的,以海為田,以船為家,創(chuàng)造了廈門的漁業(yè)文化。

  我曾經在龍海采訪過一位疍家老人。他在陸上已有房屋,但住不慣,又和老伴回到了九龍江上的小船。“我苦命,暈陸。”他苦笑說,“一上岸就天旋地轉,睡不著。還是在水上踏實。”結束一種生活方式總是伴隨著陣痛。但他的兒子兒媳留在岸上,已經習慣了堅實的大地。(廈門晚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