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的血統(tǒng)
根據(jù)金庸的交待,郭靖之父郭嘯天是梁山好漢郭盛的后代,粗眉大眼,身材魁梧,《水滸傳》里的“賽仁貴”可是喜穿白衣的少年壯士,該是個帥小伙。相比之下,倒是白凈面皮的楊鐵心更接近。郭靖的這個名字是全真七子中的丘處機所取,意思是不能忘記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擄之辱。他的人生經(jīng)歷非常豐富,在成吉思汗身邊長大,行走江湖,學(xué)成多種絕藝,有個絕頂聰明、靠山嚇人的漂亮女朋友,后來又跟著成吉思汗西征,大破花剌子模,最后為南宋老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義務(wù)保衛(wèi)襄陽多年。在這些耀眼經(jīng)歷中,蒙古西征和襄陽保衛(wèi)戰(zhàn)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只是相關(guān)歷史記載中可沒有郭靖這個人。
《射雕英雄傳》是1957年1月1日開始在香港商報上連載的。該報1956年全年則在連載金庸的《碧血劍》,一天都沒落空,顯然,金庸沒有時間和精力為構(gòu)思射雕的故事下功夫搜集資料,思考情節(jié)與布局,基本上是隨想隨寫。金庸博覽群書,記憶力也很好,真實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通常順手拈來,用做充實小說情節(jié)、豐富人物經(jīng)歷的工具,所以,就郭靖這個人物而言,談不上是根據(jù)某個原型人物創(chuàng)作出來的。
不過,能被金庸拿過來放進小說里的,無疑他相當了解并且印象深刻,因此某些歷史人物的影子出現(xiàn)在郭靖身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神人”郭侃
上世紀70年代《射雕英雄傳》修訂完畢,金庸寫了一篇《成杰思汗家族》,作為附錄放在單行本后面,文中寫道:“旭烈兀再派部下的漢人大將郭侃西征,攻打天方(今沙特阿拉伯),天方蘇丹投降。郭侃再渡海攻富浪(今地中海中的塞浦路斯島),”《新元史》中原文是“……至天房……巴兒算灘降……旭烈兀命侃西渡海,收富浪國。”
郭侃的事跡不止這一點,按照《新元史》中的記載,1252年郭侃隨成吉思汗的孫子之一旭烈兀西征,一路上攻城拔寨無數(shù),1253年在木乃兮攻克城池一百二十八座,破敵數(shù)十萬。1256年進攻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大破其兵七萬,部下火焚檀香木宮殿,香氣傳出百里之遠。又在底格里斯河上預(yù)先拉起浮橋,擋住哈里發(fā)的逃船,迫其主動投降,傳了四十代的大食國自此滅亡,阿拉伯之戰(zhàn)共攻陷城池三百余座。接著,郭侃受命西進,在住石(今沙特阿拉伯)再破阿拉伯軍隊,被對方稱為“神人”。之后揚威地中海沿岸,數(shù)次打敗十字軍。
日本當代著名科幻小說家田中芳樹曾經(jīng)寫過一本名為《中國武將列傳》的書,把他在閱讀中國史書過程中,自認為杰出的、應(yīng)有相當歷史地位的中國武將人名、事跡摘錄下來并加以介紹,其中關(guān)于郭侃的事跡就都來自上面《新元史》的記載。
郭侃一路西進,戰(zhàn)無不勝,可是他太年輕,沒機會參加成吉思汗的西征,去的是他的祖父郭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