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為了把一年的總天數(shù)也規(guī)定成一個吉利的單數(shù)——355天,努馬·龐皮里烏斯增加的一月是29天,2月是28天。但28天不是個偶數(shù)嗎?心思縝密的努馬·龐皮里烏斯設(shè)計的February來源于拉丁語februum(凈化)。既然自帶吉利感,那么28天就28天吧……

2月份與羅馬人的淵源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wǎng),作者:歐羅巴,原題:為什么2月份這么短?怪羅馬人咯!
即使碰到閏年,2月都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這是一個“細思極怪”的設(shè)計。因為地球繞太陽的一周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平均到12個月可以是30天或者31天。完全沒有必要搞出這種28天的特例。
網(wǎng)上流傳,奧古斯都(Augustus)好大喜功從二月挪了一天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8月(August),才造成了現(xiàn)在局面。這個說法顯然并不了解這位凱撒養(yǎng)子兼繼任者、原名屋大維、羅馬帝國最牛逼的皇帝,同時也不太了解羅馬人。
如果拋開與我們生活、情感聯(lián)系密切的華夏文明不談,對現(xiàn)代文明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很多是來自羅馬人。羅馬人的體育場、議政方式、字母、建筑、還有穿不好顯腿粗的涼鞋,都變成了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以外,羅馬人還有引以為傲的法律制度。大陸法系從根上起就是羅馬法的翻版。民法界對羅馬法先賢有這樣一個“客觀”的評價:如果讓1000多年前查士丁尼時期的法律人士來考中國現(xiàn)在的司法考試,除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shè)這部分題需要背一背,就可以直接上考場了。
如果說羅馬法只影響了大陸法系,羅馬的歷法卻演變成了全世界通行的日歷。而這個歷法中古怪的2月,要從羅馬第一個國王(那是還是王政時代)羅慕路斯(Romulus)說起。我們對這位國王,一點也不陌生。他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他和他兄弟都是狼喂大的。羅馬這個名字也是從他們來的。
當(dāng)羅慕路斯眼瞅著自己統(tǒng)治的羅馬已經(jīng)越來越強大,節(jié)日越來越多,就決心搞本掛歷!他最開始設(shè)計的日歷,嚴(yán)格來說應(yīng)該是月歷,只有10個月。
盡管世界各地的古人,在很早就測量出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5.242天??墒澜绺鞯氐墓湃?,又不約而同地覺得用月亮的陰晴圓缺記錄日期更為直觀。中國用陰歷(月亮歷),古羅馬人也選擇了陰歷。但他們的陰歷最開始只有10個月,每個月30或者31天。一共304天,少了61.25天。羅慕路斯顯然是一個心大的人……少就少了吧,反正都發(fā)生在冬季,對于農(nóng)業(yè)社會也沒什么重大影響。羅馬人的一月依然是從春分前的第一個新月起算。
不過這10個月的名字,曾經(jīng)給很多學(xué)過英語,或者受拉丁語影響的語言的人造成過困擾。在這些語言里,數(shù)字詞匯可以完全不同,但月份居然長得差不多。尤其是從9月到12月,書寫差異極小,但邏輯問題極大:比如英語September中sept是法語中的7,October中Oct和英語8邊型(octagon)、8八爪魚(octopus)的詞根,November中的nove和意大利語9一模一樣,至于December里的Dec不就是英語十進制(decimal)的詞根嗎。
這一切的混亂都是因為如今的9至12月,就是羅馬人最開始設(shè)定7至10月。
羅馬王政時期的第二位國王努馬·龐皮里烏斯(NumaPompilius)和他的前任相比,好靜不好動,每天愛琢么。琢磨來琢磨去,覺得掛歷長成這樣有點對不起老少爺們兒,就給大幅度的改動了一下。
首先,羅馬人覺得雙數(shù)不好,單數(shù)吉利!于是原來是31天的月份依然保留,把所有原來30天的月份都改成了29天。另外每個太陽年,月亮都會玩12次移形換影,那么就應(yīng)該搞12個月。
于是,他增加了兩個月:一月和二月。但3月依然是羅馬人每年開始的第一個月,中文翻譯的“一月”和“二月”是一年中最后兩個月……這句話聽起來感覺特別繞。但你想一下,星座為什么白羊座打頭;或者圣斗士打十二宮,第一宮為什么是穆先生,就應(yīng)該明白,3月原本才是一年的開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