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楊開慧母親應按烈屬待遇,故毛澤東要王首道“可給若干幫助”,但對楊開智等人,毛澤東則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如不要他們來京,叫他們不要有任何奢望,服從組織分配合乎能力的工作,不要使政府為難等等。從毛澤東處理的開國第一起親情事情可以看出,毛澤東的確是大公無私。

毛澤東和家人在一起。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wǎng),作者:尹韻公,原題:毛澤東如何闖過“親情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層特別是毛澤東本人面臨著歷史邏輯的巨大挑戰(zhàn):他怎樣面對即將重新上演的親情戲???他將怎樣對待和處理滾滾而來的友情熱浪,闖過煩心擾人的親情關?
毛澤東已經(jīng)成功地書寫了改天換地的歷史主要篇章,他能否在未來的歷史中同樣出彩呢?毛澤東繞不開這些歷史的小節(jié)細末,歷史當然也會關注毛澤東的一言一行。
通常敢向勝利者第一個提出要求的,往往是勝利者最直接的直系親屬——這是一個歷史慣性。根據(jù)記載,第一個向毛澤東提出要求的,正是毛澤東前妻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1949年10月9日,這一天距開國大典僅有9天,毛澤東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主席。同日,他致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說:“楊開智等不要來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適當工作,任何無理要求不應允許。其老母如有困難,可給若干幫助。”同時,毛澤東又致電楊開智,說:“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guī)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從回電內(nèi)容分析來看,楊開智肯定是提出了若干希望要求,如要求來京見毛主席,希望謀一份像樣的工作,希望照顧一下毛主席的前岳母等等。楊開慧母親應按烈屬待遇,故毛澤東要王首道“可給若干幫助”,但對楊開智等人,毛澤東則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如不要他們來京,叫他們不要有任何奢望,服從組織分配合乎能力的工作,不要使政府為難等等。從毛澤東處理的開國第一起親情事情可以看出,毛澤東的確是大公無私。即便是最親的親屬,他也講原則、講分寸,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共產(chǎn)黨不是國民黨,國民黨那套壞風氣在共產(chǎn)黨這里吃不開、行不通。毛澤東為全黨開了一個好局,帶了一個好頭,具有強烈的示范效應。試想:連楊開慧親屬,毛澤東都敢拒絕,還有什么人不可以拒絕的呢?毛澤東不為他的親屬謀取好處,其他領導干部還敢嗎?由此開始,毛澤東一舉打破了舊中國的歷史定律,邁出了有著決定性意義的第一步!
許志行曾于1919年冬在武漢與毛澤東相識,1926年又應毛澤東之邀到廣州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工作,解放初期在上海格致中學任教。他去信北京,毛澤東回信:“你在上海教書甚好,教書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不荒廢課業(yè),不要來京。如遇假期,可以來京一游,看一看仍回去教書。”毛煦生不是毛家人,但他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曾與毛澤東在湖南起義的新軍中共過事,還當過新軍輜重營文書,仗著早年與毛澤東的關系,開國大典后的一個半月里,連發(fā)3信抵京,毛澤東于1949年11月15日回信道:“前后三函奉悉,遲復為歉。先生仍以在鄉(xiāng)間做事為適宜,不要來京。家計國難,在將來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可能獲得解決。”然而,毛煦生仍不死心,纏著毛澤東要進京工作,毛澤東于1950年再次復信:“來信收到。北京人浮于事,先生不宜遠游,仍以在鄉(xiāng)下工作為適宜。”類似情形,亦是不少。
《毛澤東年譜》粗略統(tǒng)計,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毛澤東回復相關親情的信件大約有170封,涉及親朋故友150余人左右。其中,屬于毛氏直系親屬、近親、遠親(包括楊開慧家的),近40人;屬于原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同學的,近30人;屬于青少年時代同學的,有20人;屬于原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書先生的,有10余人;屬于各種情況的老相識,如與毛家有生意往來的等,亦有10余人;其余如早年參加新軍的同事、湖南自修大學學生、早年朋友、烈屬、保姆等,近30人。
從進京后的4年情況來看,毛澤東是不容置疑地為全黨、為民族、為歷史交出了一份“進京趕考”的百分答卷。在中國歷史上,毛澤東是罕見地闖過親情關、友情關和鄉(xiāng)情關的偉大成功者。雖然當時還沒有任何國家法律條文,但毛澤東依賴的武器是嚴格的黨內(nèi)紀律和嚴厲的自律精神。從以上論述情況來看,毛澤東并沒有一般地拒絕和反對親情、友情、鄉(xiāng)情,他只是強烈反對親情、友情、鄉(xiāng)情染指和介入權力,防止公權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