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6年9月1日16版,作者:佚名,原題為:《明朝向羅馬教皇求援抗清》
崇禎皇帝上吊之后,明朝在長江以南仍在堅守。1649年,新登基的南明永歷皇帝在清軍向西南大舉進攻的情況下,決定派使節(jié)向羅馬教皇求援,西洋在華傳教士卜彌格被委派為全權(quán)特使。年輕官員陳安德攜皇帝親筆信同行。
他們于1652年12月來到威尼斯。但當(dāng)時的耶穌會總長認為,接受“南明使臣”的要求將會危及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活動,這使得卜彌格和陳安德在意大利一等就是3年。1655年,對明朝持消極態(tài)度的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去世,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終于接見了陳安德。亞歷山大七世雖然同情南明朝廷的艱難處境,但他提供不了實際幫助,只寫了封回信讓“南明使臣”帶回中國。教皇的信使陳安德二人在歐洲有了活動空間,他們覲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約翰四世答應(yīng)給予南明政府軍事援助。1656年3月,陳安德二人踏上回程。然而永歷皇帝最終沒盼來歐洲的援助,1662年他被吳三桂俘獲并被處死。(摘編自《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