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葉雕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葉雕的創(chuàng)作包括采葉、選葉、清洗、晾干、構圖、刻制、定型等十幾道工序,其中最考驗技術的是刻制,為了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刻制需要一次成型。“如果中途停下來,樹葉的色澤很快就會發(fā)生變化,葉邊還會卷翹起來。”都婉莉說。
在與葉子“打交道”的過程中,都婉莉總結出了一套經(jīng)驗:山上的樹葉水分少,秋天的落葉最好用,冬天可以用石楠葉練手,楊樹葉易采集,法國梧桐樹的葉子在冰箱里可以“保鮮”一個多月……截至目前,都婉莉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上千幅作品,并將它們制成了標本,其中最小的一幅,葉片只有指甲蓋大小。

都婉莉的葉雕作品。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攝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葉雕、喜歡葉雕,2019年,都婉莉公開免費招學徒,有10多人報名,38歲的濟南教師高雷就是其中之一。“葉雕在我眼里是一門取舍的藝術。我在選葉子、構圖、刻制的過程中,總感到平靜且愉悅。葉子告訴了我大自然的故事,我再用葉子講新的故事。”高雷說。
近年來,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健全,逐步建立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制度,都婉莉每年可獲得市級非遺傳承人補助8000元,她也多了不少非遺展演和交流的活動。
“不管去哪里,我都會本能地觀察當?shù)氐娜~子,喜歡跟沒見過的樹木合影。有時碰到適合做葉雕的葉子,我會忍不住感嘆,要是濟南有這種樹就好了!”都婉莉笑著說。(來源: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