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元,貴嗎?
正是這超出大多數人預期的價格,引發(fā)了人們對數字藝術作品的討論。
顯然,不少人會在這類作品的價格上產生分歧。最明顯的就是,拍賣行在拍賣《每一天:前5000天》時標注了“估價不明”,而起拍價僅有100美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買家顯示出了超高熱情:競拍截止到最后一分鐘有220萬訪客訪問拍賣頁面,而在最后十分鐘競價從2000多萬美元一路飆升至6000多萬美元。
季濤認為,造成大家在價格上分歧的原因主要是此前沒有可參照的價格體系。“對于拍賣市場來說,這是新生事物,所以對價格的預期差距大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從新生事物有溢價、利用技術手段保真等角度看,這樣的價格有一定合理性。”
但季濤同時指出,這樣的天價也一定存在“水分”。“近年來,虛擬貨幣圈子資產大漲,一些人愿意拿出這么多錢來。這里一定是有炒作的因素。因為通過這樣一場拍賣可以推廣介紹畫家、作品以及虛擬交易平臺。從某種程度來說,其實可以算是做了一次廣告。”
記者注意到,佳士得拍賣行與買家的一份聯(lián)合聲明顯示,買下《每一天:前5000天》的正是某NFT基金的創(chuàng)始人、融資人。

《每一天:前5000天》。佳士得微博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