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父母的賬號登錄,反復充值數(shù)十次,退款審核取證難”……“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長退款維權不易的消費亂象近年層出不窮。杭州的張阿姨近日也碰見了這樣的問題。
據(jù)浙江廣電總臺《1818黃金眼》欄目報道,杭州的張阿姨前幾天發(fā)現(xiàn)微信錢包的余額少了很多,一查才發(fā)現(xiàn),在2月27號和28號這兩天,購買了點券、游戲糖果等,少的幾塊錢,多的六百多。她問了8歲的孫子,孩子說是玩了五款游戲,其中香腸派對這款游戲花錢最多。
香腸派對這款游戲的開發(fā)者名稱是一串英文,另一款游戲王者榮耀的開發(fā)者是騰訊游戲。騰訊公關部門核實后表示,游戲賬號存在疑似未成年人消費的可能性,協(xié)商退費2000多塊錢。而其它游戲的退費問題,蘋果客服表示,訂單非常多,加起來金額確實不少,接近七千塊錢,但是從目前情況下,蘋果是沒辦法處理退款。
據(jù)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香腸派對》是由心動公司(02400.HK)開發(fā)和營運的生存射擊游戲。
在蘋果App Store應用開發(fā)條款中的第3.1.1項明確規(guī)定,上傳至iOS商店的App中不得包含指引客戶使用非IAP機制(iOS應用內付費)進行購買的按鈕、外部鏈接或其他行動號召用語。而蘋果的另一項條款則規(guī)定,基于IAP機制的iOS應用內付費都需要向蘋果支付高達30%的“重稅”。實際上,30%的“過路費”蘋果一直在收,包括游戲內貨幣、游戲關卡、優(yōu)質內容的訪問權限或解鎖完整版等,必須使用App內購買。
2020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法發(fā)〔2020〕17號)。其第一項關于合同案件的審理中的第9條顯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jiān)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jiān)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規(guī)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民法典》第二十條規(guī)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記者:馬先震 何瀟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