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鵬
正當一些消費者為處置手中無3C認證的充電寶發(fā)愁時,二手交易平臺上卻悄然興起一股“充電寶盲盒”的熱潮。這些“充電寶盲盒”充滿噱頭:“隨機發(fā)2至3個”“機場安檢尾貨”“特殊渠道”……售價遠低于市場價,甚至還有論斤售賣的,價格低至7元1斤。(7月21日《法治日報》)
“機場安檢尾貨”“特殊渠道”“7元1斤”……充斥這些誘人標簽的“充電寶盲盒”看似“撿漏”,實則暗藏殺機。
賣家宣稱的“機場攔截回收”,早已被多地機場否認——正規(guī)流程中,不合格充電寶必須統(tǒng)一銷毀,絕無流入市場的可能。所謂“盲盒”,不過是劣質(zhì)庫存的“遮羞布”:無3C認證、虛標容量、輕微鼓包……這些本應(yīng)被淘汰的產(chǎn)品,被商家打包成“驚喜”,以遠低于市場價傾銷。消費者以為撿了便宜,買到的卻可能是充電慢、易短路,甚至存在爆炸風險的“問題產(chǎn)品”。
整治“充電寶盲盒”亂象,需監(jiān)管“亮劍”,更需斬斷其利益鏈條。消費者亦需擦亮雙眼,莫被低價迷惑——真正的“放心”,從不藏于“盲盒”之中,更不該以安全為代價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