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華
近日,廈門市集美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對轄區(qū)2家茶葉店過度包裝行為開具《責(zé)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商家下架過度包裝的茶葉。(6月1日《海峽導(dǎo)報》)
此處的一款茶葉只有100克,也就是二兩。如果親朋好友聚集一起來幾泡,估計“一次性”也就完了。但是就這么一點點的茶葉,內(nèi)袋包裝后,用精美陶瓷包裝,然后好像覺得還不夠“高級”,又置放于豪華的禮品盒內(nèi),包裝空隙率達80%。如此絞盡腦汁、大費周折放在茶葉的包裝上,這到底是在賣茶葉還是在供奉“茶爺”?
古時候曾有買櫝還珠的笑話,笑話歸笑話,說明包裝對人的心理還是有一定影響。因此大家都很清楚,很多商家過度包裝茶葉并不是為了“供奉”,也不是因為珍惜,而就是為了抬高茶葉在人們心理上的“身份地位”,借以抬高茶葉的價值,為了賣出個“好價錢”。
當(dāng)茶葉沒有達到和包裝相應(yīng)的價值時,那往往就是在欺騙了。幸好,相關(guān)部門及時出手,這幾款“設(shè)計考究”“豪華精美”的茶葉包裝也就“無疾而終”了。不管任何物品,包裝就是包裝,它只是一種輔助,不僅要匹配適當(dāng),更要合理合法。而茶葉就是茶葉,好東西沒錯,但畢竟只是日常生活消費的一部分,不要企圖通過過度包裝,讓大家非得把你的商品當(dāng)“茶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