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村里一棵109年的古樹,是福建省古樹名木,因枝繁葉茂影響戲臺修建,村民們便“好心”修剪古樹。本以為做了“好事”,沒想到闖下“大禍”。近日,同安區(qū)新美街道5名村民,因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月8日《海峽導報》)
村有一老,如有一寶,本該倍加呵護,卻被刀斧相加,經(jīng)歷了百年風雨的古木受此重創(chuàng)讓人心疼。無知不是犯罪的理由,所以“好心”人也必須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但很顯然,我們同樣要反思。
很顯然,保護古木不是某個部門或團體自己的事情,而要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生活在古木身邊的市民。那么,我們在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夠不夠?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生活在古木附近的村民,對此顯得茫然無知,“直到警方找上門來時,幾人還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涉嫌犯罪”,這背后難道僅僅是涉案幾人的法律意識淡薄?
五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事情卻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加強古木保護的宣傳引導,必須要有更多的精力傾斜。要知道,類似的“好心”固然不能重演,我們該用心的地方更要不遺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