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想要做好一支志愿服務隊,要有豐富的志愿活動吸納志愿者,從中沉淀下骨干力量維持隊伍運轉,還要依托特色活動打響隊伍品牌。可想而知,這個過程并不簡單。但廈門的志愿者服務隊爆發(fā)出強勁的生命力和活力。如今,廈門市注冊志愿者超過70萬人,廈門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超過3886個,志愿服務已融入廈門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3月4日臺海網)
這么龐大的志愿隊伍,在全國應該也是領先的,難怪廈門以“暖城”著稱,除了氣候使然,廣大志愿者的沸騰熱血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溫度與暖意。每年的3月5日是全國學雷鋒日,我們欣喜地看到,廈門有太多的活雷鋒,他們的名字叫“志愿者”,在他們眼里,天天都是“學雷鋒日”,因為只要有需要,一個電話,一次求助,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為之奔走、服務。
廈門志愿者與雷鋒,與“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共通的。所不同的是雷鋒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行善的隨機性很強,可廈門的一些志愿者組織除了隨機服務外,也有明確的方向性及品牌特性。比如曙光、藍天等救援隊組織,善于在天災人禍、突發(fā)狀況之后開展緊急救援,是官方救援的有力輔助;如沙坡尾文化生態(tài)保護志愿隊,側重保護好老廈門港風貌的沙坡尾;如思明區(qū)文物保護志愿者,專門為了保護該區(qū)文物而生……當公益形成組織,形成品牌,不但救援服務的效率更高,也更加方便群眾求助。
當然,廈門的志愿服務也有短板與痛點,如一些團隊缺乏可持續(xù)性服務項目,如某些組織的志愿者流動性較大,再如一些品牌組織也出現(xiàn)經費問題,等等。
所以,在為志愿者點贊,為公益之城點贊的同時,也希望眾人拾薪火焰高。希望我們都是公益的拾薪者,特別是政府部門,更要珍惜城市的公益組織,重視他們的生存與發(fā)展,并積極扶持,加大引導,讓公益之火燒得更紅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