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1月19日清早,有市民在廈門金尚路和嘉禾路各發(fā)現(xiàn)一名年輕男子靜靜躺在地上,救護人員到現(xiàn)場一看,原來他們只是喝高了!而躺在金尚路的男子,甚至在救護車趕到之后,睡眼惺忪地在花圃旁“方便”,可謂丑態(tài)畢露。(1月20日《海峽導報》)
酒桌上酒到杯干,紅的白的啤的三種全會,堪稱“慷慨豪邁”;酒后天當被地當床甚至把花圃當茅房,更是放蕩不羈。不過,我們想知道,酒醒之后,男子究竟是會為自己先前的表現(xiàn)頗有“魏晉之風”而沾沾自喜還是面紅耳赤無顏見江東熟人?
酒醉之后不只是鬧出笑話引來皺眉圍觀那么簡單,大冷天醉倒在街頭對自己的身體沒什么好處,萬一造成交通事故更是后果不堪設想,就算運氣足夠好,可以自動屏蔽上述傷害,也說不定會引來“殺醉豬”者對財產(chǎn)的覬覦,這也并非沒有前車之鑒。
凡事不能過度,飲酒更是如此,畢竟,這樣的笑話可不是第一次見。導報上個月18日剛報道過一些醉酒者的“眾生相”:有的直接躺路面上,有的爬上護欄搖晃,有的坐在馬路上“思考人生”,種種表現(xiàn)實在令人無語。原以為借助曝光加勸導會讓喜好杯中物的市民引以為戒有所收斂,誰知道竟然又有更荒唐的酒后笑話出現(xiàn),你說大家究竟是該感嘆酒的魅力,還是該斥責某些人的自控能力太低?
吐槽不是目的,別再給這幅《酒后鬧劇圖》增添新的素材才是關(guān)鍵。尤其現(xiàn)在又逢歲末年初,單位的尾牙宴已經(jīng)排上日程,和長期未見的親朋好友相聚的機會也來了,如果總是這樣不加克制,能不能喝出感情還有待商榷,但顯然會喝出更多的笑話甚至悲劇。
既然無酒不成宴席,要求徹底和酒杯說“拜拜”很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在酒桌上肆意地放縱自己。“酒要少吃事要多知”、“感情并非一定要靠酒來衡量”、“勸酒也可能勸出官司”、“要放開喝就一定要有善后預案”……這一句一句的金玉良言,掰開揉碎可以熬成一碗濃濃的“醒酒湯”,防醉效果絕對一流。唯一需要的,就是請市民尤其是那些與酒頻繁結(jié)緣的市民在喝酒之前,別忘了先干上一碗。
畢竟,最近的《酒后鬧劇圖》已經(jīng)夠震撼,希望這個歲末年初,不要再有太多的“新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