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夙偉
最近,“共享洗衣”的新方式正在廈門和福州悄然興起并引起網(wǎng)友關注。但由于收費問題,廈門不少人大呼“洗不起”。(10月21日《海峽導報》)
從價格看,“共享洗衣”似乎覺得其消費者不會過于在乎價格,走的是“高端”路線。但這又說不通,不在乎錢的主,還需拿著衣物去街頭洗嗎?
“共享經(jīng)濟”基本上是薄利多銷的生意,走“高端”本身就有悖“共享經(jīng)濟”初衷。于是,這“共享洗衣”似乎讓人費解。
但換個思路,則豁然開朗。比如,在一些地方所謂“共享洗衣”,其正式名稱是某種美國品牌洗衣機的“自助洗衣體驗中心”。于是,與其說是“共享洗衣”,不如說是在為自己的洗衣機做廣告。
這樣來看人家在乎的未必是洗衣生意,而是廣告的性價比。“共享洗衣”的門店租金固然不菲,但相比廣告費動輒天價投入,想來也不算太貴。而且蹭了“共享”的熱點,更給廣告效應加分。也就是說,所謂“共享洗衣”,或不過是共享經(jīng)濟熱中的一個“假洋鬼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