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榜。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于男娶女嫁,也不屬于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后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yǎng)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yǎng)為主。在兩頭婚家庭里,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12月21日《現(xiàn)代快報》)
觀點1
兩個家庭博弈的結(jié)果
□然玉
創(chuàng)新十足的“兩頭婚”,讓不少網(wǎng)友直呼大開眼界。此類獨特的婚姻形態(tài),極具革新性、地域性,作為社會自發(fā)實踐的重要成果,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觀察樣本。
眾所周知,某地“婚姻”的形制,與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文化價值認知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兩頭婚”亦是如此。江浙地區(qū)民間較為富裕,不少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既然“舍不得女兒”又“養(yǎng)得起孫輩”,女孩一方的原生家庭,在婚戀市場中就變得很剛。在充分博弈之后,“兩頭婚”就成了一個妥協(xié)的、均衡的狀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某些貧困山區(qū),女子早早出嫁的道理是一樣的——婚姻形式,終究是與經(jīng)濟社會關(guān)系相適配的。
當然,“兩頭婚”絕不僅僅是雙方家庭經(jīng)濟PK后的產(chǎn)物,更是個體家庭內(nèi)部“利益交換”的結(jié)果。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讓渡了一部分“自主決策權(quán)”,來換取生活的舒適便利、輕松愜意;而長輩們則是寧愿多花點錢、多出些勞力,來實現(xiàn)兒女在側(cè)、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這與“三口之家”的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很難說這是一件好事或者壞事。但唯一確信的是,婚姻說到底仍是當事人的個體事務(wù),家族因素、長輩意志過多裹挾其中,必會增加擾動的變量。
當人們享受了“兩頭婚”的創(chuàng)新紅利,就必然要承受由此所衍生的不確定性。
觀點2
別變成“兩頭啃”
□何勇海
“兩頭婚”這種婚姻模式其實早就有之,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只不過,原先是在城市家庭。而如今江浙興起的農(nóng)村“兩頭婚”,有了不同于以往城市“兩頭婚”的意味。
這樣的“兩頭婚”,有助于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享受兒孫在堂的天倫之樂。若像過去那樣,獨生女家庭的父母勢必會變成空巢老人,晚年生活冷清。而在“兩頭婚”中,男女雙方“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自可滿足獨生子女家庭的陪伴需求,由此也有利于雙方原生家庭和諧幸福。而且,孩子隨父姓又隨母姓,分頭撫養(yǎng),可避免姓氏和撫養(yǎng)方面的紛爭。
尤其是,在“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雙方的經(jīng)濟壓力都會減輕,相對而言,可以提高年輕人的結(jié)婚意愿。
當然,“兩頭婚”也有明顯弊病。一者,“兩頭婚”家庭的完整性會受到影響,會影響年輕夫妻的親密度,也會影響孩子間以及孩子與大人的親密度。二者,“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減弱,有的獨生子女自幼是被原生家庭寵大,若原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其獨立生活能力可能就會較差,對原生家庭就有非常大的依賴性,因此,“兩頭婚”有可能變成“兩頭啃老”。三者,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對分開養(yǎng)的孩子,恐怕也會偏心。
不過,“兩頭婚”總體上是利大于弊,因此需要興利除弊。一方面,應(yīng)引導年輕夫妻充分認識到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此外,還要解決好物質(zhì)供養(yǎng)、財務(wù)、財產(chǎn)等問題,以防止年輕夫妻“兩頭啃老”。
觀點3
莫異化成“兩頭昏”
□斯涵涵
“兩頭婚”具備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然而,一半以上網(wǎng)友認為這是“兩邊昏了頭”,說明“兩頭婚”的缺憾同樣非常明顯。
首先,“不嫁不娶”“不來不去”,小夫妻成家后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某種程度上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削弱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與責任感,年輕夫妻的親密度、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受影響,或?qū)⒃黾映鲕?、離婚風險。其次,兩個小孩不同姓也不同住,有兩對爺爺奶奶,有兩個家,要進行不同祭祖儀式……更為復(fù)雜的三代人關(guān)系會令孩子的親輩認知、情感認同產(chǎn)生障礙,由此也會引發(fā)新的矛盾沖突,不利孩子的成長。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兩頭婚”的形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延續(xù)香火。這是獨生子女家庭通過變通的方式來進行姓氏的延續(xù)。因此,“兩頭婚”折射人們對于姓氏傳承的“執(zhí)拗”反應(yīng)。家長過度參與到孩子婚姻中,嚴肅而溫情的婚姻變成了“兩家拼拼”的生育對賭關(guān)系,并非是件好事。
這種形式其實1990年代在湖州、蘇南、浙北等地區(qū)就出現(xiàn)過,但并未普及開來,可見難以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贊同,也不會成為婚姻主流。
我們既要看到兩頭婚興起的現(xiàn)實需求,也尊重個體的選擇,但也要站在社會的角度、用發(fā)展的眼光指出其中的弊端,不要讓各付一半、輕松自在的兩頭婚異化成松散、缺乏婚姻責任、長期依賴父母、沖擊家庭倫理的“兩頭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