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歸
日前,在白鷺洲公園生態(tài)停車場內(nèi)市民陳女士在手機微信小程序“智慧校園熙信通”上收到一條通知:您好,您的孩子已到達(dá)廈門外國語學(xué)校前門外。陳女士馬上把車開出,不到5分鐘就在廈外初中部校門口接到兒子。而“通知”陳女士的,正是她兒子佩戴的智能手環(huán)。(9月22日臺海網(wǎng))
如此迅速接到孩子,讓人眼前一亮!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校門口,放學(xué)時段都差不多,那就是“堵”!學(xué)生出門集中,家長接送集中,再加上本身就高峰期,接孩子真的不輕松。有時家長到門口,孩子還沒到,周邊都是要趕路的車輛,真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沒辦法,家長往往兜圈等待,于是交通堵上加堵。
廈門外國語學(xué)校門口的交通能夠有序、順暢,家長接孩子比較從容,這真是不多見的。之所以不一樣,“智能化微循環(huán)”功不可沒。校門附近有家長的接送“蓄車區(qū)”,孩子出門手環(huán)報信,信息對稱,便于家長“精準(zhǔn)”接娃,即停即走,家長不用兜圈,校門口沒有滯留車輛,自然有條不紊。
事實證明,只要管理多走心,部門之間多溝通,多對接,很多看上去讓人頭大的問題都能找到解決方案,校門口的“腸梗阻”也不是一道無解方程。校門口的這一病灶是共通的,所以對眼前這么個方子,希望別處的學(xué)校和管理部門能琢磨一下,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加以借鑒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