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山前,由于坡度較陡,不能使用雙拐,馬三小需要摘掉假肢爬行,圖為馬三小正在摘掉假肢。新華社記者 白明山 攝
馬三小家附近的荒山土壤少,石頭多。種樹時,挖出的石頭不能再回填,得從有土的地方靠著自己的爬行“運”土,再加上“運”樹苗、“挑”水等,最開始時,種活一棵樹至少需要爬行6個來回。
“上山‘容易’,下山難”。在返回途中,遇到坡度較緩的地方,馬三小就以雙手為支撐一點點向下移動;坡度較陡時,他便雙手反撐著地,身子后仰,一點點地從坡上蹭下來。
“爬行過程中有時很危險,18年來我好幾次摔入深溝,兩條大腿都被確診為骨折并鑲?cè)脘摪澹沂滞笏?,右手小拇指被截?hellip;…可以說剛好了舊傷又添新傷。”馬三小說,“但我不言放棄,繼續(xù)爬行、爬行、再爬行,直到附近的荒山都綠起來。”
“我還想再種18年”
“盡管我開始種樹時是為了掙點兒錢,但這么多年來我只賣過11棵樹。賣樹的錢都捐給了汶川災(zāi)區(qū)和困難同鄉(xiāng)。”馬三小說,他現(xiàn)在只想做一名綠色希望工程志愿者。
出現(xiàn)這樣的轉(zhuǎn)變,一方面,他每個月有政府發(fā)放的撫恤金、養(yǎng)老金、低保金等近1000元,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更為重要的是,2008年他的事跡被社會關(guān)注后,當?shù)卣?、愛心企業(yè)和志愿者給了他不少幫助,如提供免費樹苗、定制種樹工具、幫助修繕老屋等,特別是2012年幫他修建了水井和5000多米長的輸水管道,解決了種樹養(yǎng)樹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水源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