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進步在哪里?不能就留守兒童論留守兒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社會的合力已經形成體系,并且寫入了十九大報告中:“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yè)、優(yōu)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在第四封信中,胡朝霞與孩子分享了十九大的一個故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zhèn)遠縣江古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黃俊瓊帶來了學生們的心聲。一位學生這樣寫道:習爺爺,感謝您對我們貧困地區(qū)教育的重視,讓我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吃上豐富的營養(yǎng)餐,住進溫馨的宿舍……我想對您說,祝您天天快樂,工作順利。
胡朝霞不僅是這群留守兒童的媽媽,也是他們的榜樣,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看到了北京,讓這群“未來”看到了中國的未來。
在第五封信里,胡朝霞對孩子們說:“這幾天會議的議程十分緊張,媽媽從頭到尾認真地聽,仔細地記,生怕漏下任何一個小細節(jié)。會議期間,我從報紙和手機上看到了大山深處你們可愛的笑臉,真的特別想立刻從北京飛過來和你們一起分享我現(xiàn)在的喜悅和感奮。”
這幾天,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給胡朝霞代表寫來回信。“朝霞媽媽,聽了您的來信我們感觸很多,我們會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了成為像您一樣的人……”
胡朝霞與孩子們的通信還沒結束,記者問她:“打算給孩子寫幾封信?”她說:“只要有感受就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