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月艱苦懷胎,滿懷期待地迎接新成員的到來,上天卻送來一位特殊的孩子———“先天的,沒法治愈”,醫(yī)生的診斷猶如一紙判決書,昭示著未來那可預期的黯淡人生。然而,有一群特殊孩子的家長卻暗下決心:“讓孩子快樂尊嚴地活著!”為此,他們窮盡所能,抱團取暖。多年來,廈門唐氏寶寶家長俱樂部幫助眾多家庭走出了陰霾。
  如果您是一位特殊兒童的家長,渴望抱團取暖;抑或您想幫助這些特殊兒童的家長,請聯(lián)系QQ群23142355。
  家長更需要幫助
  在廈門唐氏寶寶家長俱樂部QQ群里,家長彼此以“XX媽媽”、“XX爸爸”相稱。“以這種方式相稱,我們感覺更加親切,因為我們是‘同類人’。”
  孩子出生前,大部分家長很少了解過特殊兒童,在孩子確診后也不知道如何應對,要么想放棄孩子,要么病急亂投醫(yī),家長身心承受極大壓力。
  就連廈門唐氏寶寶家長俱樂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龍媽,最開始也生活在陰霾中。龍媽的孩子是一名唐氏兒童,如今她已逐漸卸下心理負擔,但回想當年,她仍然唏噓不已:“當時,家里的鍋都被我燒壞了好幾個,每天魂不守舍,我不相信我的孩子會這樣。”
  “我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認為特殊孩子出生后,家長要及時獲得專業(yè)機構的幫助和引導,對家長們最好的支持就是使他們了解專業(yè)人士的經(jīng)驗和知識,了解其他有同樣處境的家長的經(jīng)歷。”事實上當孩子被診斷為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家長才是最需要幫助的。因為孩子不了解這一紙診斷的含義,他們不會因此而痛苦,真正痛苦的是家長。
  咬牙堅持樂觀
  龍媽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年,找了4所學校,全部遭拒。
  她回憶起這樣一段往事:其中一所幼兒園允許龍龍試上半天學,我在窗外觀察,龍龍表現(xiàn)出乎意料得好,沒有哭鬧,沒有給老師添麻煩,但是老師卻說:“我們無法接納你的孩子,因為我們不能專門安排一個老師來看著你的孩子。”一字一句狠狠敲打著龍媽的心。
  不斷尋找中,一家幼兒園接納了龍媽的兒子。而這次入學,也讓龍媽看到了人性的溫暖。龍媽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幼兒園正在開展消防演練。龍龍不會用手帕捂著鼻子,身旁的一個女生伸出雙手幫龍龍捂住鼻子,這時另一只小手又伸了過來,為前一個女生捂住鼻子。
  “我們咬牙堅持把俱樂部辦下去,是因為我們希望把這些經(jīng)驗教訓都告訴其他家長。”當樂觀開朗的龍媽坐在記者面前娓娓而談時,我們很難將他們與電影中悲情的特殊兒童家長聯(lián)系起來,但這背后,我們也很難想象他們到底經(jīng)歷了哪些千錘百煉。
  渴望外界幫助
  “俱樂部成立之初,《廈門商報》(《海西晨報》前身)為我們籌備了4萬元愛心善款,如今還剩1萬多元。這錢我們得省著花,因為愛心善款還在,我們就感覺俱樂部還能堅持下去。”廈門唐氏寶寶家長俱樂部負責人圣鈞爸爸說。俱樂部每年都會根據(jù)家長需求,邀請專家來廈門開展講座和交流會。前來授課的專家都是由特殊孩子的家長介紹而來的,大多是義務授課,但專家的差旅費得由俱樂部承擔。作為俱樂部的負責人,圣鈞爸爸和其他幾位家長只能犧牲個人時間、自費為俱樂部服務。
  過程很艱難,但圣鈞爸爸不想放棄。“廈門的家長真的很需要一個專業(yè)公益的機構,但資金、場地、專職人員是我們所缺少的。”圣鈞爸爸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能夠伸出援手。
  在俱樂部的努力下,不少家長走出了陰霾。在俱樂部里,還有不少外地家長。其中一位沙縣的家長得到俱樂部的幫助后,愛上廈門,最終選擇來這定居。當有外地的家長來廈門參加講座時,這位沙縣的家長還會主動提出:住到我家來吧!
  “正是家長們這種抱團取暖、互相扶持的精神,支持著我們。”龍媽說,一個人總是無助,當發(fā)現(xiàn)原來有這么多家庭和自己一樣時,他們互相幫助,通過組織活動,尋求社會資源支持。
  
  唐氏寶寶
  唐氏寶寶是指患有小兒唐氏綜合征的寶寶。
  唐氏綜合征即21-三體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或Down綜合征,是由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60%患兒在胎內(nèi)早期即流產(chǎn),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長發(fā)育障礙和多發(fā)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