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紅會工作人員給邱先生點贊。(本報記者 鄔秀君 攝)
臺海網(wǎng)11月21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看著針頭即將扎進血管,他還是稍微緊張了一下,不僅因為造血干細胞采集用的針頭比平時粗,更重要的是他會暈血。但為了拯救一條生命,他扭過頭,不看采集過程,而這些造血干細胞將成為救命的“良方”。
昨日上午,同安邱先生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造血干細胞捐獻采集室,開始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采集完成后,邱先生捐獻的198毫升造血干細胞,立即由受捐者醫(yī)生乘飛機送往上海,這些“救命血”將給一名患嗜血細胞綜合征的7歲女孩帶去生的希望。據(jù)悉,邱先生是廈門市第74例、全省第206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因一次偶然獻血配型成功 他說自己很幸運
邱先生祖籍四川廣安,今年27歲,自小他隨著父母到泉州生活,14歲時便跟著親戚到廈門當學徒,隨后便在廈門生活。一直從事裝修工作的他后來創(chuàng)業(yè),擁有了自己的裝修團隊。
提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幫助別人,邱先生笑著說,其實都是自己運氣好,“我只獻了一次血,便有幸和別人配型成功了。”據(jù)他回憶,當時獻血純屬偶然,他也記不清是在去年的哪一天了,當時在島內(nèi)干完活,心血來潮想獻血。“當時跑了好幾個獻血屋,發(fā)現(xiàn)都關門了,后來在枋湖成功獻了血。”邱先生說,沒想到今年上半年他便被通知,有病人和他配型成功了。今年4月份他做了“高分辨”,6月份進行了體檢,但由于受捐者的原因,他沒能及時捐獻,時隔三個多月后,10月份他再次體檢,最終確定可以幫助這個小朋友,而這個孩子目前正在無菌倉等著救援。
“其實我真的感覺很幸運,能救這個小朋友也是一種緣分。”在聽市紅會志愿者介紹說有志愿者等了十多年都沒能如愿捐獻,邱先生開心地笑了起來。
家人曾一度猶豫反對 愛人贊他有責任心
昨天早上六點多,邱先生的愛人馮女士便坐公交從同安趕來島內(nèi)。為了照顧邱先生,從事醫(yī)護工作的馮女士特意和同事?lián)Q了兩天班。馮女士說,看到自己老公很勇敢很有愛心,她非常支持老公的善舉。
馮女士說,邱先生剛開始向家人提到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邱先生的父母也不以為意,只是明白這是做好事。“后來,他們有聽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會傷身體,也猶豫了,不想讓他捐了。”馮女士說。就在前天晚上,馮女士還在給婆婆打電話,作為醫(yī)務工作者,她向婆婆進行了科普,后來婆婆的疑慮也打消了,便同意邱先生捐獻造血干細胞。
提到自己的老公,馮女士不吝贊美。據(jù)馮女士透露,當時她父親和邱先生同在一家家具廠做工,看到邱先生踏實靠譜又勤勞,于是便撮合邱先生和自己。而馮女士發(fā)現(xiàn),雖然邱先生學歷低,但是人踏實靠譜,于是兩人走到了一起。“他很能干,也很勤快,在家都會洗衣做飯,還會給孩子換尿布。”馮女士說。提到幫助別人,馮女士表示,如果還有機會,他們還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