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難者“永銘在心”燈塔公園成抗戰(zhàn)紀念場所
11月1日-30日,5年一次的福建省菊花展在湖里區(qū)五通燈塔公園舉行,在5萬盆布展菊花和20萬盆菊科時令花草的映襯下,“廈門抗戰(zhàn)死難者紀念雕塑”更加莊嚴肅穆,雕塑銘文碑上鐫刻的586名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死難者名單時刻提醒人們,勿忘國恥,繼承先人遺志,為國家為民族貢獻智慧和力量。而正是九三學社廈門市委的持續(xù)推動,讓這份死難者名單更加完整,讓越來越多的廈門人在9月3日這一天來此祭奠。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九三學社建社紀念日。每年這個特殊的日子,廈門九三學社社員都會聚集在燈塔公園廈門抗日死難者紀念雕塑下舉辦“勿忘國恥,緬懷抗戰(zhàn)死難同胞”活動。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廈門淪陷的2654天里,當?shù)剀娒袼离y者達上萬人。由于戰(zhàn)爭年代籍冊散失,許多人的名字湮沒難尋。2012年市政府在燈塔公園設立抗日死難者紀念雕塑,并將當時已查明的319名死難者名單鐫刻于銘文碑上,但遺憾的是,名單里仍缺少在廈阻擊日軍登陸的陣亡將士名錄。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得知后,主動提出協(xié)助尋找抗日勇士,不讓歷史留下遺憾。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支持下,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將267位在廈阻擊日軍登陸的陣亡將士名單收集整齊。
愛國、民主、科學是九三學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九三學社的核心價值。為了不讓廈門軍民抵抗日軍侵略那段愛國歷史被遺忘,去年,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向市委市政府建議“在五通燈塔公園建立抗戰(zhàn)公祭場所”,“抓緊完善廈門抗戰(zhàn)死難者紀念雕塑工程”。在新增名錄碑的制作過程中,社員們還積極捐款,解決了立碑所需的施工費用。
今年9月3日,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在燈塔公園舉行了廈門抗日死難者名錄碑補刻揭碑儀式(上圖)。267位新增遇難者名字被刻上了銘文碑。紀念活動也吸引很多市民自發(fā)參與,一些從臺灣地區(qū)趕來的新增遇難者家屬對九三學社表示深深的感謝。
“驍龍119”出海滅火結束我省沒有專業(yè)水上消防力量歷史
今年6月27日清晨7點左右,廈門港東渡海天碼頭附近海域一艘泉州籍采砂船失火。接到報警后的廈門港區(qū)消防中隊官兵立即駕駛“驍龍119”消防船趕往現(xiàn)場,不到半小時就將明火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驍龍119”于2014年9月5日正式服役,它填補了廈門海上消防救援力量的空白,也結束了我省沒有專業(yè)水上消防力量的歷史。它的誕生與九三學社廈門市委的呼吁密不可分。
隨著近年來廈漳泉同城化建設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廈門沿海海域的消防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但是海上消防安全保衛(wèi)力量卻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廈門港作為一個綜合性億噸大港,8個港區(qū)依城而建,每年有6000多萬人次在港區(qū)內活動,火災發(fā)生率和危險度較高,于是提出“關于建立與廈門港地位相適應的水上消防救援力量的建議”,時任市委書記、市政府副市長分別作出批示。2010年8月30日,廈門市決定投資8000萬元建造全省第一艘專業(yè)消防船,同時市消防支隊還配套成立了水上消防中隊,進一步提升廈門市水上滅火及應急救援水平。
2014年9月5日,福建省第一艘海上消防船“驍龍119”正式投入執(zhí)勤,結束福建省沒有專業(yè)水上消防力量的歷史。九三學社廈門市委領導和福建省消防總隊及廈門市政府相關領導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