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14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聚焦陳嘉庚的少年軌跡,講述了少年嘉庚在集美的成長故事。近日出版的人物傳記《少年陳嘉庚》是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吳爾芬的新作,該書從真實史料出發(fā),講述了少年陳嘉庚艱辛的鄉(xiāng)村塾學之路,以毅力為動力堅持求學的故事,刻畫了他堅強、勇敢和好學的形象,旨在讓青少年讀者通過閱讀深入了解堅毅、愛鄉(xiāng)、愛學的嘉庚精神,并從書中了解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
為了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吳爾芬跑遍了廈門市和集美區(qū)的檔案館、圖書館,還從各種舊書攤上“淘”來100多本書籍,如1963年香港出版、由陳嘉庚兒子編著的《集美志》,還出一萬元高價收購了1897年出版的關(guān)于廈門的英文版書籍。
陳嘉庚雖然有回憶錄和各種版本的傳記,但都未涉及少年生活。“陳嘉庚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加在一起不會超過200字。”吳爾芬說,人物傳記必須真實可靠,不能誤導讀者。另外,不同檔案資料的文字表述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陳嘉庚到底捐建了幾所學校,每本書記載的都不一樣,需要找專家求證,確定哪一種說法更符合邏輯、更具權(quán)威性。為此,他向許多地方文史專家請教,核對文字的表述,還采訪了集美僑聯(lián)、校友會的老領(lǐng)導、老前輩,反復核實。
內(nèi)文配有大量相關(guān)史料照片,如陳嘉庚幼年入讀的南軒私塾,以及書中所提及的極富閩南文化特色的地點照片,如集美鰲園、青礁慈濟宮等,圖文結(jié)合、全彩印刷,為讀者帶來豐富的閱讀體驗。
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為該書作序,他說,愛國主義是“嘉庚精神”的核心,愛國是陳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行為準則。以“嘉庚精神”鑄造獨具特色的集美人文名片,特別是“誠以待人、毅以處事”的“誠毅”二字,閱讀《少年陳嘉庚》就是要以“嘉庚精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shè)。(記者 龔小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