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廈門市博物館第五批志愿者納新工作正式落下帷幕,58名志愿者通過面試、見習和考核,為廈博志愿服務隊補充新鮮血液。
受疫情影響,每隔兩年錄用一批的廈博志愿者納新工作延至今年2月底正式啟動,接收到社會各屆290余名熱心人士的報名。
在3月底面試篩選的基礎上,4月初開始,廈博精心組織了為期兩個月的見習期,在廈博總館及特區(qū)紀念館、破獄斗爭舊址、鼓浪嶼珠繡非遺基地、社教點等多處開展現(xiàn)場研學,力求讓新志愿者全面了解廈博志愿服務的對象、形式和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展館和專題。
6月下旬,廈博舉行了為期兩個半天的志愿者考核活動,針對講解組考察志愿者現(xiàn)場講解能力,針對宣傳組考察志愿者采編、制作微信推文和視頻剪輯的能力。
見習打卡
考核現(xiàn)場人才濟濟,高手如云。已退休的公務員洪女士第一個開講,以景德鎮(zhèn)官窯為切口的精品館講述引人入勝,贏得大家陣陣掌聲;英語專業(yè)的全職媽媽葉女士,對漳州窯的歷史情況挖掘,幾乎達到教授級水準,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某支行副行長馬女士本就是閩南人,講博餅習俗、皇宮起、“南方榨”娓娓道來,考試結束時間到了,她希望考官可以不算成績,讓她把閩南習俗講完……
新志愿者考核現(xiàn)場
面試、見習和考核的師資隊伍主要由廈博資深志愿者組成。他們大多服務已超過500小時,知識面廣、經(jīng)驗豐富,是名副其實的“星級”志愿者。他們在聆聽志愿者講解的同時,也為志愿者提出了很好的改進建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解詞只是一個框架,真正要講透每件文物,除了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還需要了解文物背后更廣博的文化意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大家領略文物的魅力,志愿者是橋梁。
培訓現(xiàn)場
接下來,新志愿者將進入豐富系統(tǒng)的課程學習,并跟隨老志愿者一同“上崗”。迄今為止,走過11年歲月的廈博志愿服務隊已吸納了5批志愿者共138人。歡迎你,新志愿者,愿我們攜手同行,一起講好廈門故事!
文/志愿者劉真真
圖:志愿者陳滄山、李榕、
趙進平、王九星
來源:廈門市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