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第十一中學八年級學生蒲思翰
守護閩南文化的小講古仙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閩南少年,蒲思翰熱愛這里獨有的文化,以在這成長起來的民族英雄為榜樣。他把一腔熱情化成實際行動,小小肩膀扛起了守護傳承閩南文化、傳播閩南民族英雄事跡的重任。
作為“志愿廈門”登記在冊的文明志愿者,蒲思翰除堅持日常志愿服務(wù)外,還將廈港的“送王船”非遺介紹做了英語翻譯,用閩南話、普通話、英語三種語言為游客講解閩南文化。2020年12月“送王船”聯(lián)合國非遺申請成功,作為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唯一一位參與中馬兩國文化和旅游部《送王船》申遺宣傳片拍攝的“小廳長”,蒲思翰先后亮相中央電視臺、國家非遺中心、福建新聞聯(lián)播等的傳播平臺。
蒲思翰愛“講古”。陳化成將軍的故事是他的最愛。他把陳化成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將陳化成舍我其誰的愛國精神不斷弘揚。蒲思翰的系列作品《陳化成的故事》屢屢獲獎。他以小小文化交流者的身份亮相在金門舉行的兩岸交流活動,獲金門縣縣長稱贊“文化薪傳、共創(chuàng)新局”并發(fā)感謝狀。疫情期間,他講古節(jié)目《少年鐘南山》在廈門衛(wèi)視播出,致敬戰(zhàn)疫英雄。
蒲思翰對閩南文化的熱愛與執(zhí)著,還影響了身邊的伙伴。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傳承、對英雄事跡的宣講都加深了他對愛國精神、奉獻精神、奮斗精神的理解,引導他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