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薩本棟墓地
位于廈大校園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薩本棟的墓園在廈大。
昨天,廈大一名學生志愿者帶著本報攝影記者,找了半天,打了好幾個電話,這才發(fā)現(xiàn):這位偉大校長的墓園就在廈大成義樓的后面。廈大成義樓是廈大建南大會堂樓群之一。
1944年,薩本棟赴美講學,先后應麻省理工學院及斯坦福大學之聘為訪問教授,第二年回國,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至1949年逝世,時年47歲。
薩本棟的骨灰,原本要分為三份存放,但是,在廈大的爭取下,他的骨灰留在他盡了十二分力的廈大校園里。
(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歐陽桂蓮)

廈大校園里的薩本棟墓地。(本報記者 張江毅 攝)
【揭秘】
廈大差點改名
“福建大學”
昨天播出的紀錄片披露一個史實:廈門大學差點被改為“福建大學”。
1940年,當時的福建省主席陳儀,要求將廈門大學改為福建大學,時任教育部部長陳立夫同意了。
國民政府教育部給廈大發(fā)去電報征詢改名意見。薩本棟當即回復:“閩省已設有廈大,不另設省立大學”。
廈大師生和校友更是群起反對,新加坡的廈大校友發(fā)出電函,懇請“保存廈門大學原名,勿予更改”。陳嘉庚的研究者認為,海外華僑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認為,把廈門大學改成福建大學,那就是把廈門忘掉了,也改變了陳嘉庚的初衷——陳嘉庚當時建廈門大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初衷是:“我要在這樣一個不出名的地方,建一所世界的大學。”
這時,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回國慰問,他抵達重慶后,陳立夫告訴他,廈門大學準備改為福建大學。
1940年3月30日,在一場歡迎茶會上,陳嘉庚做了一番讓在場人士無法辯駁的講話:他把廈門大學改名與清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進行了類比:“政府無故將廈門大學改為福建大學,或難免海外閩僑,疑政府將步甲午故智,如臺灣之放棄乎。”
言下之意是,廈門大學是南洋華僑的心血,如果把廈門大學改為福建大學,那么,這些閩南的華僑就傷心了,傷心了以后,他就不再籌賑,不再捐款。
這短短看似平和的短短幾句話,實際上是非常嚴厲的指責和警告,因為陳嘉庚帶著“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抵達重慶,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慰問,還有抗戰(zhàn)急需的大量物資和資金。
陳嘉庚講話的第二天,陳立夫就明確表態(tài)不再提廈門大學改名一事,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ㄓ浾?佘 崢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