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海上絲路民心相通
中國廈門的“閩臺送王船”和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送王船,分別在2011年和2012年入選各自國家的文化遺產,馬六甲和廈門等地送王船文化交流十分熱絡。
此次兩國有多家宮廟和社團攜手申遺。其中,馬來西亞勇全殿是馬來西亞送王船的保護傳承單位,保存了馬來西亞送王船完整資料。近年來,勇全殿十余次赴中國交流,參加廈漳等地的送王船儀式,并和漳州進發(fā)宮結為兄弟宮廟。

馬來西亞勇全殿是馬來西亞送王船的保護傳承單位。馬來西亞勇全殿供圖

馬來西亞勇全殿制作的船只。馬來西亞勇全殿供圖
馬六甲州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擔當勇全殿名譽顧問。他告訴中新社記者,送王船民俗在馬來西亞已有數百年歷史,成為閩籍華人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之一。
“如今的送王船已不僅僅滿載海外華人鄉(xiāng)愁,也是國際民間交流紐帶,成為馬中兩國寶貴的文化資源。”顏天祿說。

送王船習俗在馬來西亞傳承數百年。馬來西亞勇全殿供圖

馬來西亞送王船習俗。馬來西亞勇全殿供圖

馬來西亞送王船習俗。馬來西亞勇全殿供圖
五年申遺過程中,陳耕看到“兩國宮廟代表來來往往,越走越親”。他認為,送王船在異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被各個族群所認同,這一播衍過程說明“海上絲綢之路”民心相通是歷史事實,“也說明中國古代人民對中華文化相當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