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 崔曉旭/文 常海軍/圖)舊廈門、老城區(qū)、深井小巷,老廈門的魂,盡在于此。
走進周邊的背街小巷:魚行口街、擔水巷、土地公祖巷、四仙街、八卦埕、三十六崎巷……光是地名就像寶藏,藏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這里是廈門文明風貌的發(fā)祥地之一,周邊大街小巷的地名都大有來頭,它們是歷史的見證。”廈門民俗專家郭坤聰對周遭的一切了如指掌。上周,在郭老的帶領(lǐng)下,我們穿梭“時光隧道”,探訪那些英雄名人輩出的老街巷。
1蘇厝街
街名源于清代名臣蘇廷玉
蘇厝街,離郭老的家石壁街不遠,隔著幾條小巷。
鎮(zhèn)海路出入境大樓背后,是蘇厝街街心公園。這里曾有幢大厝,但如今已難覓蹤跡。“早年,蘇姓大厝在此,所以舊稱蘇厝埕。”郭老說,在《廈門地名錄》中如此記載,但蘇姓大厝的主人是誰,《廈門地名錄》中并未提及。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老在翔安新店澳頭社區(qū)捕捉到了“蛛絲馬跡”。

蘇厝街上留存的老宅 陳化成畫像 蘇廷玉畫像

▲蘇厝街街心公園,蘇廷玉建的大厝曾坐落于此
“澳頭社區(qū)蘇氏家廟背后有一塊大石頭,刻著‘鰲石’兩個大字,落款處左書‘道光癸卯’,右題‘蘇廷玉書’。”查閱當?shù)氐奶K氏族譜,郭老得知:蘇廷玉,字韞山,號鰲石,是同安縣馬巷廳翔風里澳頭村(今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澳頭社區(qū))人,官至四川總督。
郭老又進一步查閱史料發(fā)現(xiàn),此“蘇”即彼“蘇”,休官后,蘇廷玉遷居廈門島,在蘇厝街建了一座大厝居住,從此有了“蘇厝埕”的地名。直到清代末期,當?shù)夭鸥拿?ldquo;蘇厝街”。
至此,蘇姓大厝的主人身份,乃至“蘇厝街”街名的真正來歷,終于得以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