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
校內(nèi)村莊成往事
最美學府美名揚
【2019年】

廈門大學依山傍海,嘉庚風格的建筑群大氣醒目。王火炎航拍器攝
臺海網(wǎng)9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七十年以來,廈門大學還是廈門大學,但是,它已面貌一新。譬如說,你能想象嗎,現(xiàn)在美麗的芙蓉湖,曾經(jīng)是農(nóng)場,被稱為都市里的村莊。
新中國成立后,始于1921年的廈大百廢待興。這時,廈大校主陳嘉庚的女婿李光前致函陳嘉庚,表示他愿意繼續(xù)資助修復被敵機炸毀的廈門大學校舍,同時加以擴建?,F(xiàn)在廈大的地標建南大會堂就是當時建的。
約半個世紀后,廈大校園里矗立起又一樓群——廈大嘉庚樓群。某種意義上,它是廈大學子用來致敬陳嘉庚的——五幢樓都是廈大畢業(yè)的學生捐贈給母校的。嘉庚樓群是廈門大學實施新世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標志性建筑,從此,廈大大踏步邁向現(xiàn)代化征程。
大約四年前,廈大校園開始又一輪的大建設(shè),它使得一度躺在95年前設(shè)計圖紙上的廈大軸線,清晰浮現(xiàn),這條軸線沿新建的正南校門正中心出發(fā),連接群賢樓群的陳嘉庚雕像、群賢樓群最中間主樓,盡頭是五老峰的最高處。
七十年后的廈大,已經(jīng)在為建設(sh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而奮斗。
【上世紀50年代】

1950年至1955年,由陳嘉庚女婿李光前捐款、陳嘉庚主持擴建的廈門大學新校舍共計25幢,建筑面積59057平方米,相當于新中國成立前全校建筑面積的一倍。圖為上世紀50年代的廈大校園。廈門大學供圖
【上世紀50年代】

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建南樓群,由“一主四從”的五幢樓組成,主樓為建南大會堂,東側(cè)為南光樓、成智樓,西側(cè)為南安樓、成義樓。資料圖
【1981年】

這是1981年的廈大全景。從畫面左側(cè)可以看到,現(xiàn)在芙蓉湖所在的位置,當時還是一片空地。蔡志成供圖
【1994年】

圖為1994年廈大芙蓉湖周邊景色。資料圖
【2000年】

這是正在建設(shè)中的嘉庚樓群,攝于2000年。該樓群于2001年落成,為“一主四從”,即一幢主樓,兩側(cè)各兩棟從樓。主樓頌恩樓是廈大校內(nèi)的最高建筑,也是學校的黨政辦公樓。姚凡攝
【2017年】

2017年,廈大演武運動場改造竣工。此次改造將古舊的演武場轉(zhuǎn)了90度,為的是讓運動員更舒適。姚凡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