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9月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通訊員 杜紫紅 陳端霞 文/圖)昨天是廈門中小學開學注冊日,60多萬中小學生集體與長達近兩個月的暑假揮手告別,校園里又重新恢復了生機勃勃。
交作業(yè)、領新書、做衛(wèi)生……這是各校開學注冊的“規(guī)定動作”。延奎實驗小學二年(4)班班主任王龍玲老師建議家長們,盡快調整孩子作息的同時,要多跟孩子聊聊校園生活,多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學期的生活。
教材新貌“語文課本變大啦!”
從這學期起,廈門小學和初中三個學科的統(tǒng)編教材,即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所以昨天拿到新書時,許多五、六年級的孩子們都驚呼:“咦,語文課本變大啦!”這是因為,廈門自2016年起,從小學起始年級、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將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的教材更換為統(tǒng)編教材,之后一年段一年段用上去。也就是說,本學期剛升上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孩子,這三科之前還沒有用過統(tǒng)編教材。
就語文科統(tǒng)編教材而言,除了書本變大,最引人關注的變化還有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0%左右。
特殊作業(yè) 爭當“跳繩大王”
開學注冊,延奎實驗小學的每個孩子都要上交兩份特殊的作業(yè):“體育作業(yè)——跳繩”和“實踐作業(yè)——研究成果”。
跳繩作業(yè)怎么交?該校的做法是:對學生進行全員測試,評出年段、班級的“跳繩大王”、“跳繩之星”,同時錄入數據,再與每學期一測的數據進行對比,以此監(jiān)測孩子們的體能變化。
而暑假研究成果,也就是要孩子們在暑期自主組隊,自定命題,走出家門,開展研究性學習。校長易增加認為,讓孩子們在暑期帶著研究性任務去感悟家鄉(xiāng)、走進山河大地,以此培養(yǎng)孩子們的研究能力,比把他們關在家里寫作業(yè)有意義得多。這種實現跨學科整合的研究性學習,能讓孩子的暑期體驗變得更有內涵。
小貼士
本學期備受期待的國慶長假從10月1日至7日,9月29日(周日)和10月12日(周六)調休,不放假。放假安排是以國務院的放假通知為準,而不是教育部門此前下發(fā)的校歷放假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