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老照片。 (林森泉 翻拍)
臺海網(wǎng)8月27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天傍晚,漳州角美鎮(zhèn)錦宅村一處無人居住的華僑舊宅,在墻上一蒙塵的長形相框里發(fā)現(xiàn)6張老照片,每張老照片上都有英文標注,帶有“Amoy”或“Kulangsoo”字樣,拍攝地點應該都在廈門。舊宅是菲律賓中國同盟會會員黃開物1910年回家時建的。黃開物的后人黃振龍稱,相框掛在黃開物回鄉(xiāng)時住的房間里,他們一直以為照片拍的是菲律賓風光。
昨天傍晚,錦宅村的村支部書記黃志偉帶著本報記者采訪黃開物故居。
黃開物故居是一座閩南兩落帶護厝的古大厝,前面有石埕,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人居住,顯得破落。黃振龍用鑰匙打開下落一間護厝小房間。記者看到,房間里有小閣樓,屋里擺著一張生銹的南洋鐵床和一些老式桌柜,一個長約60厘米寬約15厘米的長方形相框高高地掛在墻上。
黃志偉把相框取下,拿到光亮處,擦掉相框上厚厚的灰塵,里面夾著6張照片,上面有英文。黃振龍說,當時在閣樓的箱子里還發(fā)現(xiàn)300多封僑批。
這些照片攝于何時,背后有什么故事,本報記者將跟蹤報道。
鏈接
老照片攝于哪里?
帶有Amoy(廈門)或Kulangsoo(鼓浪嶼)英文標注
記者看到,在黃開物故居發(fā)現(xiàn)的六張照片分別標有“The University of Amoy The Chun Hsien Hall”,“The University of Amoy The Chi-Mi Hall”“The British Consulate, Amoy”,“The U.S.A Consulata, Amoy”,“The Kulangsoo Budist Temple,Amoy”,“Assembling Hall,Tan Kah kee’s College”。
菲律賓華僑黃開物
是中國同盟會會員
據(jù)當?shù)厥妨辖榻B,黃開物(Uy Cay Bot, 1878-1968)字在毓,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錦宅村人(今屬漳州臺商開發(fā)區(qū)角美鎮(zhèn)錦宅村),在家中排行第八,與其兄及侄兒在馬尼拉經(jīng)營恒美布莊。黃開物在菲律賓加入中國同盟會,是普智閱書報社的成員,曾為菲律賓《公理報》撰稿人。
從遺留下來的僑批書信可知,黃開物多次從菲律賓還鄉(xiāng)探親。直到1916年,他才把妻兒接到馬尼拉。1921年回家鄉(xiāng)主持村里小學建設和日常事務,幾年后,黃開物再次到南洋經(jīng)商。1968年在菲律賓去世。他與廈門、香港和馬尼拉等地的中國同盟會關系密切,這方面的僑批書信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