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2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廈門大學又牛了!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構型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還登上
國際學術頂尖雜志
《Nature Materials》
近日,廈大官微發(fā)布喜訊!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劍鋒、程俊教授課題組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構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In situ probing electrified interfacial water structures at atomically flat surfaces”在線發(fā)表于Nature子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DOI:10.1038/s41563-019-0356-x)。

劃!重!點!最近廈門大學好消息不斷!
▼
2019年5月11日
自貿區(qū)學院將由廈門大學與福建省商務廳共建
將開展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理論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
為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
2019年4月23日上午7時28分
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qū)
廈門大學“嘉庚一號”火箭
成功發(fā)射!
▼
2019年3月
根據ESI數據庫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祿y(tǒng)計覆蓋時間為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廈門大學新增物理學進入ESI全球前1%
至此,廈門大學共1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yī)學、植物與動物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生物與生物化學、數學、農學、社會科學總論、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微生物學、藥理與毒理學、地學、物理學,其中化學位列ESI全球前1。廈門大學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數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11位。
▼
這一次
又在固液界面上研究水分子的
構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彰顯了廈大學者
優(yōu)秀的研究能力!
那么,這個“取得重要突破”的研究
究竟有多厲害?
該研究
對電化學能源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自然界中水無處不在,人們對水分子的研究已經長達一個多世紀。
李劍鋒教授課題組采用不受體相水干擾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首次在金(111)和(100)單晶電極表面上獲得了界面水的拉曼信號,并且在析氫反應過程中原位觀測到了界面水的兩種構型轉變。發(fā)現界面水隨著電位的負移,由“平行”結構向“單端氫朝下”,再向“雙端氫朝下”變化。
程俊教授課題組采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理論方法,模擬出不同電位下,在雙電層中界面水的三種構型以及相應的氫鍵數目,與實驗數據很好地吻合,進一步揭示了雙電層的原子級結構。該研究首次在實驗和理論層面,將界面水的構型轉變以及氫鍵斷裂與精確的電極電勢標尺進行關聯,對探知雙電層的三維結構具有指導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