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4日訊 據(jù)中新網(wǎng)報道 一場別開生面的學者對話活動——“第六期芙蓉湖畔對話——性別·文化·國際·交流”,2日晚在廈門大學舉辦。包括“網(wǎng)紅”教授潘維廉在內(nèi)的四位廈大學者,圍繞“跨文化交流”話題展開對話,妙語連珠、幽默風趣,被廈大師生譽為“一場走心的對話”。

“第六期芙蓉湖畔對話——性別·文化·國際·交流”2日晚在廈門大學舉辦。供圖
本期對話邀請該校管理學院ONEMBA學術部主任潘維廉教授,外文學院院長陳菁教授,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毛通文老師和外文學院原副院長傅似逸教授擔任對話嘉賓,圍繞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中的感悟和經(jīng)驗,以及跨文化與性別的關系等三個主題展開對話。
在談到跨文化交流中的感悟以及經(jīng)驗時,每位對話嘉賓都結(jié)合自己的親歷,舉出很多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實例和遇到的沖突,分享他們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應對的體會和做法。
潘維廉一上臺就說出地道的漢語。他深情講述了他對廈門的熱愛,盛贊“鼓浪嶼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平方英里”,還用喝茶文化道出了中美文化差異。
陳菁認為,交流可以跨越國籍、性別、年齡,交流的核心是心與心的交流,從心出發(fā),用心交流,達到走心效果。
傅似逸說,國外對中國的了解其實還很少,傳播中國文化,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她用兩條龍的故事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要本著坦誠的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講故事講體驗的方式回應問題,化解尷尬。
毛通文結(jié)合尼日利亞和馬耳他孔子學院的工作,講述傳播中國文化中發(fā)生的真實故事。“只要用心去教,讓國際學生親自去感受中國文化,他們一定會愛上中國。”他說。
在探討跨文化與性別問題時,嘉賓們談到了女性在國際交流和語言學習中的優(yōu)勢、女性在外交事業(yè)上現(xiàn)狀等問題。嘉賓的共識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傳播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中國形象,每個人,無論男女,都要做好準備,學習跨文化的知識和本領。
在對話過程中,到會的廈大學生向嘉賓們遞交了提問卡,老師們認真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
主辦方稱,本期對話讓人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中產(chǎn)生的各種沖突和應對之策,對話也鼓勵眾多男生熱愛語言并從事與語言相關的工作。跨文化交流因性別產(chǎn)生差異,但也不會因性別而有所不同。只要用心溝通,尊重差異,平等對話,就會理解不同文化的精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