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2月28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2007年至今,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chuàng)歌曲歌手大賽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十一屆,十一年,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chuàng)歌曲歌手大賽為廣大藝術(shù)從業(yè)人員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也為閩南文化增添了新鮮的血液。
大賽積累了上千首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培育了大批年輕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和歌手。為了讓誕生于大賽的這些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走進千家萬戶,去年,主辦單位啟動了歌曲推廣計劃。經(jīng)網(wǎng)絡投票,屬于廈門的三首閩南語“主打歌”出爐,分別為《阿嬤的教示》《來去廈門》《多情少年》,它們多維度展示了廈門風采。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接下來這三首歌有望被改編成廣場舞、合唱等多種版本推廣開來。本期《音樂廈門》帶您了解一下這三首佳作。
《阿嬤的教示》
傳承閩南家風
“紅紅的厝瓦翹天的燕尾脊,出磚入石甲開闊的大埕。那是你的阿嬤,我的阿嬤……”2010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chuàng)歌曲歌手大賽舞臺上,翔安姑娘洪秋燕以一首《阿嬤的教示》打動了評委和觀眾,成功奪得比賽金獎。
這是一首極具閩南特色又飽含深情的原創(chuàng)作品。開頭寥寥幾句就生動描繪了閩南特色建筑———燕尾紅磚厝,一下就勾起了很多人兒時的回憶。歌曲里的阿嬤愛講故事、愛講道理,她教育子孫們“阮大漢做人(長大做人),著愛腳踏實地(要腳踏實地),才會出頭天。”在阿嬤的諄諄教導下,子孫懂得了孝,懂得了向善向上。
詞曲作者楊俊華告訴記者,《阿嬤的教示》創(chuàng)作于2009年,迄今為止已近10年。“很多閩南的孩子都是奶奶帶大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寫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歌曲再被推廣,楊俊華很開心。在他看來,如今很多城市孩子都沒了和阿嬤在古厝生活的經(jīng)歷,希望這首歌曲把正能量傳遞下去。
《來去廈門》
飽覽鷺島風光
《來去廈門》時尚清新,一改過去閩南語歌曲悲悲切切的苦情形象。歌曲以臺灣同胞的親情體驗、以世界各地來廈觀光者的視野,展現(xiàn)了一幅“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麗廈門動人畫卷。
該作品詞曲由著名音樂人郭之儀創(chuàng)作。郭之儀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41年,曾兩次入圍臺灣金曲獎方言男歌手、一次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據(jù)了解,歌曲由臺灣著名主持人、歌手、演員白冰冰演唱,來廈完成了MV拍攝。
在市文廣新局社文處處長黃天??磥?,白冰冰是兩岸十分熟悉、有影響力的資深藝人,歌曲由白冰冰演唱,無形中讓人聯(lián)想到閩南戲曲、說唱、主持等文化。
《多情少年》
自述“廈漂”經(jīng)歷
據(jù)介紹,《多情少年》是兩岸音樂人攜手合作完成的一首作品,歌詞簡潔,旋律輕快。歌曲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少年被廈門吸引,來廈打拼的故事。歌里有廈門的宜人風光,也有少年艱辛、苦澀的追夢過程。“?。B門……希望的搖籃溫暖的城市。啊!廈門……愛拼敢贏續(xù)傳奇。”鏗鏘多情的男聲唱出了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
“北漂引人關注,‘廈漂’也有故事。”黃天福認為,“廈漂”們是廈門建設的參與者、見證者、享受者,“多情少年”的“多情”不是單一的某種情感,而是復雜、多層次的對城市的熱愛。
